图片来源于华盖
5、黄疸还没消退
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或者10天左右消失的黄疸,到半个月时还没有消退,甚至过了3周,仍然还存在时,母亲和周围的人就开始担心了。打开书一看,黄疸不消退的情况下,有患好多疾病的可能。可是只要黄疸开始逐渐出现变淡的倾向,婴儿也很健康地吃奶,大便没有变白,就可以等一段时间。足月正常产的健康婴儿,即使是黄疸期延长,一般也属于生理性黄疸的持续。
特别是婴儿是母乳喂养时,黄疸期延长就更可以理解了。这是因为母乳中有影响调节肝脏胆汁色素的物质。这时,如果把母乳换成牛奶,能使黄疸的消退加快。但是,一般来说母亲都会认为与其停掉好不容易分泌的母乳,莫不如一边喂虾汤一边继续喂母乳为好。
出生时体重在2.5千克以下的婴儿,黄疸到1个月时不消退的并不少见。
6、面颊的疙瘩和臀部的糜烂
出生后10~15天,多数婴儿在脸的上半部分的某一部位会长出小疙瘩。眉毛上沾有浮皮样的东西,前额的发际上长出2~3个小粉刺样的东西,或者是脸颊上长出3~4个小红疙瘩,一晒太阳,就急剧增多,使母亲非常吃惊。这种脸上的疙瘩,在人工喂养时比较多见。但母乳喂养的孩子也时有发生,这就是湿疹。
这一时期的湿疹可以不处理。想用药者,用含有少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膏每天涂2次,好了之后马上停用。含有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更好,但不良反应也大,所以涂3~4天,好转之后,再马上换以前的药。
有时婴儿天生对牛奶、鸡蛋、鱼等过敏,所以发生湿疹。只用母乳喂养时,母亲可以试着不喝牛奶、不吃鸡蛋,如果把每天200毫升的牛奶完全停掉,湿疹减轻的话,母亲就应该在婴儿3个月之内不喝牛奶。
脸上出现湿疹的孩子容易生尿布疹,所以尿布必须是棉布的,旧的棉布比新的棉布要好。
7、脐疝
快满1个月时,有的婴儿会发生脐疝。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用药原则:
(1)脐疝选择性手术一般可不应用抗菌素。
(2)疝出现嵌顿、绞窄时,或疝无嵌顿、绞窄但合并有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者,即需应用药物包括用药框限“A”和“B”。
(3)绞窄性疝术后出现并发症或体质衰弱者,术后除应用“A”、“B”外,尚可考虑应用新特药物及支持对症治疗。
图片来源于华盖
8、阴囊水肿
男孩子出生的时候很正常,过半个月或者1个月时,母亲发现一侧的“睾丸”肿大,表面皮肤的颜色没有变化,没有触痛。稍微大一点之后,1个月或者1个半月时,多数能达到另一侧睾丸的2倍或者3倍。到医院就医会被诊断为阴囊水肿,并且说明是睾丸中积存了水液。
阴囊水肿是常见疾病,不处置的话,婴儿2~3个月时就会自然吸收,不留痕迹。即使是吸收得很慢,也没有超过1年的情况。
最不提倡的是用针抽出其中的水,当然,既然能够自然痊愈,用注射针抽吸也会治愈。不过,在半个月到1个月期间即使把水抽出来了,也会再积存。如果等了1年,水肿却怎么也不消退,那时再考虑手术也不迟。
9、斜颈
足位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第2周,有时会在颈部的右侧或者左侧触及一圆铝币大小的筋疙瘩,一般不是偶然发现的,多数是发现婴儿面部总朝向右侧,而勉强让他向左侧转时,手一触到颈部就发现了。
从发现颈部筋疙瘩到1周就变大了,所以母亲往往会认为这样下去会恶化。不过,一过4周,就开始逐渐变小。1年之后,就基本消失了。
斜颈的婴儿脸只向一侧转,所以有一侧头部脸偏的可能,因此,要使脸部转向天棚,就要把毛巾或薄被垫在一侧。颈部能挺直,会自由转动的话,有筋疙瘩的一侧就会发出“咯啦,咯啦”的响声,或者出现发红的现象。要尽量使婴儿用自己的力量转动颈部,像以前那样用外力勉强转动的方法不太好。
新生儿斜颈首先要明确诊断,造成斜颈的原因有很多:
(1)先天性肌性斜颈。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胎儿子在子宫内姿势性压力所致。主要病变在胸锁乳突肌,出生后10天左右发现颈部肿块,质硬、无痛,在1—2个月内达到最大范围,造成斜颈及面部不对称。
(2)先一性颈椎畸形。由于颈椎半椎体、颈椎间事例、环枕融合、颈椎关节不对称等原因引起斜颈。
(3)第一、二颈椎之间半脱位。急性发病,原因有:①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的韧带松带松弛;②外伤引起韧带断裂;③过度旋转颈椎;④外伤引起齿状突骨折。
(4)习惯性斜颈。长期一种姿势性斜颈。
处理方法:
(1)局部按摩。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肿块反复按摩。
(2)持续反复转头,保持头颈处在矫正位,这对治疗非常重要。具体方法是:每日30~50次左右,可分次做。做时把患儿平放于床上,父母用双手按住其头,将其下颌转向患侧肩部(即颈部包块处),转过去之后停顿1分钟左右,让肌肉处于拉长伸展状态,然后再反复转动。但在转动的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防止用暴力,防止损伤颈部肌肉甚至颈椎。
(3)做2个小的沙袋(用青沙或黄沙,用水淘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暴晒或用铁锅加热消毒。选择双层布缝制,直径约为20×10厘米大小即可),在患儿睡觉时将沙袋放置其头部两侧,可固定其处于矫正位。此治疗应该持续6个月以上。
(4)母亲要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选择自己在喂奶和睡觉时的位置关系。比如说孩子是右侧斜颈,就要在喂奶和睡觉时把孩子放于您的左侧,反之亦然。这样将有利于患儿矫正。
(5)效果不佳的话 应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年龄多在1岁左右,最好不要超过1岁半。手术也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6)一定要注意早期持久的治疗,不要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