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眼炎按致病元凶分为淋菌性眼炎和非淋菌性眼炎两大类。淋菌性眼炎是寄生在泌尿生殖道中的淋球菌,侵犯新生儿的结、角膜所致。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可导致角膜穿孔,轻者留下白斑致残,重者造成眼内容流出而终生失明。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出生28天内发生结、角膜炎,学名称新生儿眼炎。按致病元凶分为淋菌性眼炎和非淋菌性眼炎两大类。淋菌性眼炎是寄生在泌尿生殖道中的淋球菌,侵犯新生儿的结、角膜所致。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可导致角膜穿孔,轻者留下白斑致残,重者造成眼内容流出而终生失明。由沙眼衣原体、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杆菌或假单胞菌属、大肠菌属等引起者,统称非淋菌性眼炎,病情虽比淋菌性眼炎轻微,忽视防治亦会影响视力。
以往的性病主要有淋球菌引起的淋病和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症。近年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不断发现新的病原体,称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1955年我国微生物学家在患者眼部缉拿到沙眼衣原体后,陆续在泌尿生殖道发现沙眼衣原体,列入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寄生于子宫、宫颈、宫口和阴道的黏膜上,当胎儿成熟临产离宫之际,其头面和身躯必须紧贴生殖道壁以滑出产门(阴道外口)。眼睛是一双对外开放的窗口,沿途寄生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乘机侵入眼的结膜囊中。
图片来源于华盖
据《健康报》2000年报道,重庆大学对收治的125例新生儿眼炎,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率达41.6%。64例沙眼衣原体性新生儿眼炎中,检出沙眼衣原体的时间l例在出生3天.62例出生后1~2周,最长的1例在第3周检出。60例经产道分娩者是沙眼衣原体在生殖道入侵,4例剖宫产未通过生殖道,当属宫内感染。如果这些母亲能及早发现生殖道感染,及时治愈,当可避免新生儿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