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 不可小视

时间:2016-07-28    作者:小鑫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一直是为人父母的苦恼,但是了解清楚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后能够有效的进行预防,从而让自己的宝宝能够远离疾病,但是大家知道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有哪些吗?接下来育儿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 感染性肝炎是其一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本病的病因有:

  1、感染因素:可由甲、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体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

  2、胆汁排泄障碍:可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粘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

  3、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症状常在出生后1~3周出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持续或加剧。发病开始时其他症状不明显,也有出现吃奶减少、呕吐、体重不增加者。出生后大便颜色正常,病后逐渐变成浅黄色或灰白色。小便为深黄色。肝脏肿大。重者黄疸迅速加重,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引起核黄疸,大便变成白色,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变硬,还可出现腹水、肝昏迷、大出血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原因 感染性肝炎是其一

图片来源于华盖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生后2周左右黄疸不消退或黄疸加重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而且吃奶减少,经常吐奶,应将小儿送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检查血液和肝脏B超以后可寻找出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使用护肝药物、酶诱导药物、中草药口服或灌肠帮助退黄,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如果B超检查确诊为肝外胆道肿物或胆道闭锁应予尽早手术,防止发生肝硬变、肝昏迷。

  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如果本病引起的黄疸较重而长时间未予治疗,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的发生。如果为胆道闭锁引起不能早期手术,可致肝硬化、肝昏迷。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和肝昏迷都可致脑损伤,从而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因此在怀孕时,小儿出生时或出生后都应预防感染,实行新法接生,接生器械及接生员的手应严格消毒,患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特别是有肝脏疾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有甲肝、乙肝等肝病的母亲不要喂奶,仔细观察小儿情况,发现小儿黄疸异常应尽早送医院治疗。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护理

  1、消化道隔离:同病种患者可住在同一病室,但患者之间必须实施床边隔离;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无蚊蝇,每天开窗通风2次,30min/次;为患者进行护理时,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在护理下一个患者前应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患者的生活用具应专用并消毒,病室地面应每天消毒,床头柜、椅子应每天用消毒液擦拭。

  2、休息和体位:尽量卧床休息,避免患儿哭闹,以减少消耗量,利于肝功能恢复;应取平卧位,以增加肝、肾血流量,改善肝细胞的营养,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开窗通风,一切操作应尽量集中,避免打扰患儿休息;饮食护理:适当的营养供给是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促进肝脏修复的基本措施。与患儿及家长共同制定一个既符合治疗需要又能使其接受的饮食计划,对本病的护理起着重要作用。

  本病患儿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1)蛋白质是促进肝细胞修复的重要物质,蛋白质应选择优质蛋白,如豆制品、牛奶、鸡蛋等。

  (2)适当的补充维生素,如西红柿、苹果等,也可适当静脉补充脂溶性维生素。(3)对于拒乳、呕吐、不易进食的患儿应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如高渗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等。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