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脑膜炎在全球范围中的发病几率已经逐渐降低。但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身体抵抗能力普遍比较弱,因此新生儿脑膜炎的发病率还是有一定可能的。那么,新生儿脑膜炎如何治疗呢?下面,就和育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什么是新生儿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又被称为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化脑、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相对于成人性脑膜炎由各种病菌、细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靠近大脑和脊髓的疾病,新生儿脑膜炎主要是指新生儿期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常见的危及新生儿生命的疾病,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或继发于败血症。
新生儿脑膜炎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为烦躁不安、哭闹尖叫、易激惹、严重者昏迷抽搐,有时表现反应低下、嗜睡、拒奶等症状。检查时,可以在小儿口腔两侧颊粘膜上发现白色小点,周围发红,这些小点被称为麻疹粘膜斑。一般来说,新生儿脑膜炎伴随着高烧情况出现,发热第3-4天,小儿出现红色皮疹,开始出现在耳后、面部,逐渐向全身发展,此时体温较前更高,还可能有呕吐、腹泻、咳嗽等表现。
新生儿脑膜炎如果发现及时、治疗及时,能大大降低新生脑膜炎死亡率和相应后遗症。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脑膜炎原因
1、新生儿脑膜炎发生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尤其是早产儿,过早娩出未能从母体获得足够的免疫球蛋白,导致出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引起严重感染出现脑膜炎病症。
2、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血液循环相对旺盛,病原菌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形成化脑(即新生儿脑膜炎)。
3、如果新生儿身上有小脓点,皮肤有破溃史,又或是口腔黏膜受到大人的人为擦伤,亦或是大人用口嚼食物喂无母乳的婴儿,引起腹泻并且久治不愈,这会导致失衡的肠道菌群进入血液到达脑膜也会引起脑膜炎。
4、新生儿头皮有血肿,用针刺破抽放血液而感染成脑膜炎也是有可能的。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脑膜炎的治疗
1、病原菌尚未明确的脑膜炎:可以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加氨基糖苷类进行治疗;也可以采用氨苄西林加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或头孢曲松等进行治疗。后者具有广谱、高效、半衰期长、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效果好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常用药物,但它可以和胆红素竞争白蛋白,有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所以在新生儿黄疸时要少用。
2、病原菌明确的脑膜炎:可参照药敏试验结合临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首选氨苄西林或青霉素;葡萄球菌可选苯唑西林或万古霉素;耐氨苄西林的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铜绿假单胞菌首选头孢他啶,次选头孢哌酮(先锋必);厌氧菌可选甲硝唑和青霉素。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研究表明,当应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脑膜炎时,细菌大量溶解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炎性介质,而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可抑制上述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减少细菌性脑膜炎的后遗症和病死率。
4、输入血丙种球蛋白:有资料表明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