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是比较常见的眼病,表现为宝宝的眼睛经常会是泪汪汪的。在宝宝的眼睛里有许多浓性分泌物流出,发病年龄可早可晚,有的是出生以后第一天就有症状,有的可以是大概一周后或者一个月以后出现。所以家长要注意观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新生儿泪囊炎的护理。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泪囊炎的护理
1、冲洗
对大多数单纯的鼻泪管闭塞,在眼部滴抗生素眼药水,定期进行泪道冲洗,有一部分可通过冲洗通畅。新生儿泪囊炎护理中通常冲洗泪道3次左右无效的话,多行探通术。
2、按摩
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用拇指按摩泪囊区,并向鼻泪管方向推压4~5遍,每日2~3次,并让患儿母亲学会在家按摩。操作者洗净双手,剪指甲。新生儿仰卧位,由另一人固定头部和四肢,操作者由鼻根部泪囊区顺鼻翼向下推挤。注意用力均匀,既要有一定力度,又不要力量太大损伤皮肤。按摩结束后,可以按医嘱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3、加压按摩
上述方法仍未开通者可加压按摩。该方法需要家长掌握的技巧很多,建议在医院进行。如果加压按摩仍未有成效,可在医院进行加压冲洗。
4、探通法
用于上述方法无效者。以出生后2~4个月间探通较好,探通前3~4天每日冲洗泪囊,滴抗生素眼药水。最好在全麻下进行。该手术的难度较大,有一定的风险,对医生的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患者最好到正规大医院就诊,一般待孩子满月后就可处理。
5、应用抗生素治疗
急性泪囊炎或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应用抗生素治疗。治疗以后视具体情况处理,必要时切开排脓,待愈合后处理。
6、点眼药水注意轻拉下眼皮
点眼药水时应轻拉下眼皮,滴入眼药1滴。注意药瓶不宜举得过高,防止药水滴入时刺激眼睛。但也不能举得太低,以防瓶口触及眼睛,一般1~2 cm为宜。滴药后药水溢出,可用清洁干棉球或干净的面巾纸拭去,避免用不洁物品擦双眼。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泪囊炎的原因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导致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约有2~4%足月产婴儿有此种残膜阻塞,但绝大多数残膜可在生后4~6个周内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因骨性鼻泪管发育不良、狭窄所致者较为少见。
正常分娩时,婴儿出生时由于受到母亲产道的挤压,其鼻泪管末端的瓣膜会破裂,使得鼻子和眼泪之间的通道畅通。但是,有些婴儿出生时鼻泪管末端的瓣膜没有破裂,导致眼泪无法通过鼻腔排出。由于眼泪没有了出口,只好在泪囊中越积越多。事实上,这些积得满满的泪液,是细菌滋生的温床,细菌在里面尽情繁殖,最终形成一脓包。如果里面繁殖的病菌毒性比较强,如金黄葡萄球菌,形成的脓肿会穿破婴儿的泪囊,跑到周围的组织中去,这时婴儿不仅眼泪多,还会出现患眼眼屎多、内眼角下方鼻根处又红又肿的情况,这就是急性泪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泪囊化脓后甚至会烂穿皮肤表层,形成泪囊瘘。
从临床上来看,近年来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剖腹产分娩比率居高不下有关。剖腹产婴儿没经过产道挤压,鼻泪管末端的瓣膜更容易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从理论上来说,也就更容易导致新生儿泪囊炎的出现。
▼新生儿泪囊炎早期症状
有三大症状:流泪,大量的眼屎,眼睑湿疹(泪液里有感染的东西,刺激眼睑皮肤,产生湿疹)。婴儿出生后1~2周,发现泪囊部有肿块,有弹性,没有红、肿、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偶尔可引起急性泪囊炎的症状。
图片来源于华盖
▼新生儿泪囊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这种病有一部分是可以自愈的,不是说全部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目前先天性泪囊炎发病率稍高,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婴儿双眼就可以发现,有溢泪、眼屎多,请到医院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在出生10天以内的婴儿群体中,新生儿泪囊炎发病率达0.3%~0.5%,早期行泪囊区加压按摩,对新生儿泪囊炎具有积极的作用。
泪囊区加压按摩法--按摩前,操作者洗净双手,剪指甲。新生儿仰卧位,由另一人固定头部和四肢,操作者由鼻根部泪囊区顺鼻翼向下推挤。注意用力均匀,既要有一定力度,又不要力量太大损伤皮肤。按摩结束后,可以按医嘱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点眼药水时应轻拉下眼皮,滴入眼药1滴。注意药瓶不宜举得过高,防止药水滴入时刺激眼睛。但也不能举得太低,以防瓶口触及眼睛,一般1~2cm为宜。滴药后药水溢出,可用清洁干棉球或干净的面巾纸拭去,避免用不洁物品擦双眼。
眼药用后瓶口不能触及其他物品,并及时盖上瓶盖,防止污染。眼药瓶应保存在阴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