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炎的疾病诊断 两种方法较常见

时间:2016-09-12    作者:小鑫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新生儿以及2岁的婴幼儿最易罹患。那么,疱疹性口炎的疾病诊断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疱疹性口炎的疾病诊断 两种方法较常见

图片来源于华盖

疱疹性口炎的症状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1)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

  (2)前驱症状较重,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邻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小水疱,易破,形成大面积糜烂面。

  (4)病程约7~10天,有自限性。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1)常见于成人,病程约1~2周。

  (2)诱因包括感染、疲劳、日晒、局部刺激、情绪紧张、胃肠功能紊乱、环境改变等。

  (3)病损部位一般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主要表现为灼热-起疱-糜烂-结痂的过程。

  (4)病损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疱疹性口炎的疾病诊断 两种方法较常见

图片来源于华盖

疱疹性口炎的疾病诊断

  大多数病例,根据临床表现都可做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只是用于最终确诊,常用方法有非特异的疱疹病毒检查和特异的疱疹病毒检查。

疱疹性口腔炎的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为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病程反复,不经过发疱期,溃疡主要分布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较差的黏膜处,不造成龈炎,儿童少见,无皮肤损害。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疱沿三叉神经分布成带状排列,不超过中线,疼痛剧烈,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3.手足口病: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数量不等,口腔内水疱易破,形成溃疡。

  4.多形性红斑:一组累及皮肤和黏膜,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病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红斑及水疱,疱易破,遗留糜烂面,表面有大量渗出物形成厚的假膜。

疱疹性口炎的疾病诊断 两种方法较常见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疱疹性口炎的治疗方法

  患病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不要用刺激性的药物和食物,否则加重疼痛。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也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2.5%~5%的金霉素鱼肝油,1~2小时一次。疼痛严重者可在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布局部,以减轻疼痛,患病期间最好吃微温或凉的流质食物为好。发烧时用退热计,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应使用抗菌素。

宝宝疱疹性口炎的家庭护理要点

  1、急性期多为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

  2、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

  3、应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