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身体出现肝部疼痛、肝部肿大、皮肤发黄、小便颜色变深时,千万不能轻视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很可能是患上了急性黄疸型肝炎。那么,关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新手爸妈们,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什么
急性黄疸型肝炎是急性肝炎的一种,它的症状表现为起病急速,皮肤和眼白发黄,小便发黄,上腹部和肝部疼痛,恶心呕吐,血清胆红素升高等,有些病人还会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都有可能引起急性黄疸型肝炎,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最容易引起这种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程较长,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但由于起病急,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避免病情加重而引发肝硬化、核黄疸等严重的疾病,危及生命。此外,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传染性,患者及其亲属不能掉以轻心。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为发病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个时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症状:
发病前期:起病急,但病情发展较为缓慢,病程持续数日至半个月。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肝部胀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便秘、腹泻、关节疼痛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畏寒发热,流鼻涕等症状,与感冒类似,所以要注意辨别,避免耽误病情。
黄疸期:该时期大约持续2--6周,会出现皮肤、白眼球、小便深黄色等症状,而且大便色泽变浅,消化能力减弱,皮肤瘙痒,肝脏肿大,但发热现象消失。有些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肝功能明显受损的情况。
恢复期:持续2周至4个月以上,症状逐渐消退,。其中小孩的病程较短,但有少部分成年人会出现长期的肝区疼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肝炎后综合症。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还有可能患上慢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西医和中医均有对应的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可以按照急性肝炎的方法来治疗,但是用药不易过多,若过多则反而进一步加剧肝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缓解和肝功能的恢复。因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可以服用肌酐、氨基酸等非特异性护肝药,降酶类药物,以及丹参注射液等退黄药物。菌丹平肝胶囊、复方菌黄颗粒等都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药物,但都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因体内湿热郁蒸使肝胆受损而引起的,因此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以清利肝胆、清热利湿为主。而急性黄疸型肝炎又分为热重型、湿重型和湿热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急性黄疸型肝炎在用药上有所区别。
除了药物治疗外,急性黄疸型患者还有注意休息和饮食。饮食上一定要清淡,以流质和软质食物为主,易于消化,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能抽烟喝酒。可多吃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大枣、枸杞、乳制品、豆制品、蛋白质类食品等。另外,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