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治疗要及时

时间:2016-10-30    作者:小鑫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由于妈妈对胎儿的血液产生抗体,在孕期这种抗体就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了胎儿血液中的红血球,使得胎儿在出生时就贫血了。出生后又因为体内胆红素量太多,就形成了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便是ABO溶血,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溶血性黄疸本身并不可怕,它的危害也不大,最怕就是治疗不及时而引起了其他疾病。

  对于溶血性黄疸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在宝宝出生一周之后,由于胆红素过多,并且这时胆红素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导致黄疸性脑损伤,而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等,对宝宝的一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当宝宝出现溶血性黄疸时,妈妈们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看病,一刻也不要耽误。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与普通的新生儿黄疸的症状类似,不过发黄程度会较轻。此外,还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两种,他们的黄疸及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

  这种溶血性黄疸的症状变现为,宝宝的皮肤和眼白处出现轻度的发黄,呈浅浅的柠檬黄色。如果是急性发作时,会有恶心呕吐、发热、腰酸背痛等症状,皮肤和粘膜往往会变得苍白,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尿如茶色,严重的宝宝还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是慢性溶血,则多为先天原因,除了贫血外,还会出现脾脏肿大。

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溶血性黄疸原因

  引起溶血性黄疸相对比较简单,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2)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发病机制: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间接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溶血性黄疸的危害

▼溶血性黄疸怎么治疗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好几种,分别是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疗法。其中光照疗法是最简单有效、经济实惠的一种疗法。换血疗法效果明显,但费用比较高,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一般用于重症的溶血性黄疸宝宝。

  光照疗法: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会阴和肛门遮盖,其余部分裸露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者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者。

  药物疗法: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疗病理性黄疸,但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中药方面,以茵陈蒿汤为主。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