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吃什么药 爸妈必看常识(3)

时间:2016-12-28    作者:小鑫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症状

  2、肝脾肿大:肝脾均可触及,肝脏一般为中度肿大。肝脏增大,触诊光滑,边缘稍钝,脾脏增大不显著。轻症经一般处理后,就逐步好转,大便首先变黄,皮肤及巩膜黄疸逐渐消退,肝脏缩小到正常范围,生长及发育亦良好,整个病程4~6周。

  3、大便:出生时大便颜色正常,以后渐转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大便,往往不是持续性,有时有少许淡黄色或绿色大便。

  4、尿:结合胆红素可以从小便中排出,大部分患儿有浓茶样小便,可染黄尿布。

  5、其他:常伴随少许呕吐、厌食、体重不增等。

  部分病儿因疾病发展缓慢,一般又无发热、厌食、呕吐等,且黄疸及大便色泽变淡亦未引起家长注意,直到满月或更晚才被发觉,以后逐渐发展为重型,也有一开始就表现严重症状者,重症者黄疸日趋严重,大便呈陶土色,肝脏增大(可达肋下5~7cm),质偏硬,脾脏亦增(可达肋下6~7cm),腹壁静脉怒张,腹水征,会阴及下肢水肿,可发展到肝性脑病等;或发生大出血、脓毒症等并发症而死亡。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血、尿胆红素: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且多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

  2、酶学改变: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程度不一,低者可仅略高出正常值,高者可>200U,多数临床好转后,ALT下降,部分病儿则临床好转而ALT反比原来升高,然后再下降。

  3、甲胎球蛋白测定:正常新生儿甲胎蛋白阳性,约至生后1个月时转阴,如用定量法,则仍在正常值以上,新生儿肝炎患婴则满月甲胎蛋白仍阳性(可能为新生肝细胞的作用),且可持续达5~6个月之久,如用定量法动态观察之,则可见其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若甲胎蛋白不下降,临床症状缓解,可能为肝脏严重损害到不能再生的程度,示病情严重。

  4、病原学检测:对患儿胎粪、外耳道、结膜、鼻咽或羊水取标本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血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CMV、单纯疱疹、风疹、弓形虫抗体(IgG和IgM)及2周后血清对比。其他如尿液细菌培养、CMV培养、母亲“TORCH”抗体检查等。

  其他辅助检查

  肝胆超声影像、胆道闪烁扫描、十二指肠液颜色分析及核素计数,对有淡黄色或土色粪便的患儿与胆道闪烁扫描同步进行。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