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疝顺利愈合的措施

时间:2016-03-02    作者:起跑线小编
    新生儿的肚脐碰了水很容易发炎,不少父母因而不敢为宝宝洗澡,更有一些父母以为用尿布将肚脐包起来就不易感染了,其实,这些错误做法很容易导致细菌生长繁殖,引起新生儿脐炎,甚至引发全身性的感染。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对于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那么,对于新生儿脐疝愈合措施的知识,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吧!
  
   脐部护理其实很简单。在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1天后会自然干瘪,3~4天开始脱落,10天以后自行愈合。每天给宝宝洗澡后或宝宝大小便不慎弄脏了脐部时,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脐部。消毒时,用左手食指和拇指撑开暴露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自内向外成螺旋形消毒,把一些分泌物、血痂等脏东西擦拭干净。这样消毒10天,如果没有感染就可停止消毒。至于洗澡,其实脐带结扎后,脐带外部的血管基本上已经收缩,水不会进入而引发感染。但洗澡后,应立即把水擦干净。

   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年龄逐渐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随着缩小,通常情况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倘若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确保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要提醒注意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总结而言,新生儿出生以后,随着脐带的剪断和脐带残端的脱落,就产生一个容易造成细菌感染的创面,血多新生宝宝由于脐部护理不当而引发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健康。为此新生儿的脐部护理需尤为细心呵护,不能大意哦。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