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乳和成熟乳的区别 新手妈妈要了解(2)

时间:2017-01-07    作者:小鑫

初乳和成熟乳的区别

▎初乳的特点

  初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出常乳。特别乳清蛋白质含量高。初乳内含比正常奶汁多5倍的蛋白质,尤其是其中含有比常乳更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生长因子、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这些物质都有防止感染和增强免疫的功能。

  初乳中的维生素含量也显著高于常乳。维生素B2在初乳中有时较常乳中含量高出3~4倍,尼克酸在初乳中含量也比常乳高。

  初乳中乳糖含量低,灰分高,特别是钠和氯含量高。微量元素铜、铁、锌等矿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常乳,口感微咸。初乳中含铁量约为常乳的3~5倍,铜含量约为常乳的6倍。

  另外,初乳中还含大量的生长因子,尤其是上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新生儿胃肠道上皮细胞生长,促进肝脏及其他组织的上皮细胞迅速发育,还参与调节胃液的酸碱度。

  初乳由于其感观不佳,口感微咸,以及热稳定性差等特点,不适用于加工成日常饮用乳。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初乳产品,主要保留的活性物质是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乳内各种成分的含量与常乳相差悬殊。干物质含量很高,含有丰富的球蛋白、清蛋白、酶、维生素、溶菌素等,但乳糖的量较少,酪蛋白的相对比例较少。其中蛋白质能直接被吸收,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初乳中的维生素A和C比常乳中高10倍,维生素D比常乳中高3倍。初乳中含有较高的无机质,特别富含镁盐,能促进消化管蠕动,有利于消化活动。

  在分娩后的一到两天内,初乳的成分接近于母畜的血浆。以后初乳的成分几乎逐日都有明显变化,蛋白质和无机质的含量逐渐减少,乳糖含量逐日增加,酪蛋白比例逐日上升,经过六至十五日的时间转变为常乳。

初乳的特点

▎初乳对宝宝的好处

  婴儿出生后,妈妈最初几天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量很少,较黏稠,颜色发黄。与成熟乳(满月后的乳)相比,初乳的脂肪和糖的含量较低,适于生后10天内新生儿的消化和吸收。黄色的初乳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A,有助于减轻婴儿感染的程度。

  换言之,可增强抗感染的能力。初乳中的生长因子能促进婴儿未成熟的肠道发育,为吸收成熟乳做好准备,并有助于预防变态反应和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性,即减少过敏。初乳还有轻微的通便作用,能利于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含量,减轻新生儿黄疸。

  初乳量少,就必然需要新生儿勤吸吮。这种刺激越频繁,母乳产生得越快。有人怕初乳脏,将之弃去不喂;有人怕孩子饿,先喂糖水或其他奶。这样做均不对。先喂糖水会减少新生儿对母乳的需求,减慢下奶;喂其他奶有可能种下过敏的祸根。

  据日本育儿之神--内藤寿七郎博士所言,开奶前哪怕只喂30毫升牛奶,作为过敏原,也足以让孩子对牛奶过敏。母亲初乳中含有抵抗疾病的免疫物质,可吸附在病源微生物或毒素上,防止侵入呼吸道及肠道粘膜,避免患呼吸道及肠道疾病。其中的乳铁蛋白,可结合婴儿体内的铁,"夺取"细菌代谢所需的铁,进而抑制细菌生长,抵抗许多细菌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可很好地发挥抗感染、中和毒素的作用,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母亲初乳中还含有其它多种活性成分,如生长因子、转铁蛋白、富含脯氨酸多肽(PRP)、溶酶菌等。

初乳对宝宝的好处

  生长因子能够促使细胞生长分化,加快组织修复;转铁蛋白能够与铁牢固而可逆地结合,控制机体内铁的水平,还能将铁运送到合成各种含铁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地方;富含脯氨酸多肽能够参与免疫调节,它既能增强低下的免疫反应,又能抑制过于活跃的免疫反应;溶菌酶则可以促进细菌细胞壁及病毒糖蛋白外壳水解,具有抗菌、消炎、消肿、增强机体免疫反应等多种作用。

▎初乳奶粉可以吃吗

  目前国家对成人和婴幼儿每日摄入牛初乳的推荐量缺失相关标准,建议婴幼儿最好不吃。按照卫生部标准,我国婴幼儿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标准中,1段(8kg)婴儿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人工喂养为16-26克,2段(10kg)为20-32克。但婴幼儿每天从进口配方奶粉中摄入的蛋白质含量已经达到了标准,再往配方奶粉里加初乳奶粉,将使1段婴儿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最高超标49%;2段婴幼儿摄入量最高超标23.8%。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黄俭表示,婴幼儿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含量应按一定的标准,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则营养不良,太高则会使婴幼儿肾脏超负荷,严重的还可能造成肾功能衰竭。另有专家认为,高浓度蛋白质对婴幼儿消化道黏膜有影响,严重时会造成出血性小肠炎。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