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引导并激发兴趣

时间:2016-06-21    作者:小鑫

  谁都知道“心灵手巧”,现在的家长也都知道动手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关系。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有5万个,所以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的要怎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图片来源于华盖

●怎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家长应重视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教育孩子动脑又动手,心灵手巧。

  1.讲清目的,激发兴趣。

  要共诉小学生动手能力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手和脑是互相促进,达到心灵手巧的境界。人类和其他动物比,一是脑发达,二是手灵巧,其他器官大多不如其他动物。

  在家庭中,让孩子在经济自立之前先能生活自理。剥夺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对其健康成长不利。洗衣叠被,洒扫晨饮,一点一滴地培养。还是先让孩子学会系鞋带之后,再学背唐诗。

  动手劳动是要付出代价的,会使孩子感到疲乏和劳累。但劳动是会有收获的,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会进一步推动他喜爱劳动,形成习惯。

  有的家长一听说学校要劳动就不愿意让孩子参加,怕弄脏了孩子。这是不对的。也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

  2.具体指导,技能训练。

  家长应认识到任何一种新的动手技能都要以一些原有的动 作为基础。例如打字,虽然是第一次练习,但如果过去学过弹钢琴或电子琴,其中所包含的按键动作,就会对打字有帮助。 所以,小学生从小培养各种动手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大有好处。

  有时,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过程中,发展到一阶段会停滞不前,这是一般练习中都有的,心理学上叫“高原期”,在这个阶段,家长鼓励孩子不要放弃,继续练习,达到一定阶段, 会出现质的飞跃,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

  这启发教育者,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要持之以恒,让其顺利通过高原期,由技能变成技巧,熟练掌握。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不行的。

  总之,家长必须重视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他们能力结构的合理发展。

怎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图片来源于华盖

●有哪些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指导孩子做手工,如:折纸、剪贴。

  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男孩子喜欢做车、船、大炮、飞机等。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绢等。既培养了手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提供各种结构材料,让孩子玩结构游戏,如:积木、插塑、拼装玩具、橡皮泥、沙石、冰雪等。

  聪明的父母这时会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规律,拿来一些废纸让他撕,给他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敲,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准备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拼七窍板,穿珠子,套盒时延长了专注时间,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的意义

  首先,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其次,幼儿通过动用玩具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以后,幼儿便会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再次,幼儿通过手的操作,能进一步认识同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应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