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远离学习障碍 爸妈有方法

时间:2016-06-27    作者:小鑫

  学习障碍的儿童,顾名思义,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尽管他们的智力可能并不低于同班的普通同学。这些儿童在掌握一个或几个技能方面存在困难,其中阅读对他们尤其是一大障碍,同时,他们还会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的症状。我们平时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远离学习障碍呢?有哪些措施呢?

让孩子远离学习障碍

图片来源于华盖

●造成孩子学习障碍的4大因素

  1、学习能力失调

   学习能力失调是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征中引起争论最少的一个,它指孩子无法发挥通常由标准智力测验在他身上测出的潜力。现在已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究竟多大程度低于应当达到的水平,从而判断他是否真的学习能力失调。

   一种常用的简单方法是将由智力测验得出的智力年龄与由标准成绩测验得出的等值学业年龄进行比较,如二者间的差距为两年,一般便可以认为有学习能力失调。不过,这种测验的临界分常因使用者的标准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而且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即低于预计学业水平两年的实际差距在不同层次上并非同样严重。例如,一个测验得分比八年级低两年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就没有比四年级低两年的孩子严重。

  出于这一原因,有关专家设计了利用比例差的所谓比例法,也就是将根据智力测验得出的孩子的预计成绩水平与他的标准成绩测验得出的实际成绩进行比较。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从历史上看,这是学习障碍定义引起争论最多的一个方面。在30和40年代,社会为脑损伤和弱智儿童的治疗和教育做了一些工作,有关学习障碍的许多理论概念和教学方法都是以这些工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学习障碍领域形成之初,人们注意到,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所表现的行为特征与那些已被确定大脑受过损伤的孩子十分类似——注意力分散、多动,感觉失调。于是,仅仅根据孩子的行为特征,一些专业人员就断定脑损伤是学习障碍的原因。然而,神经病学几乎无法证明学习障碍儿童有过脑损伤。于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只有在神经科检查的结果确凿无疑的情况下,才可用脑损伤来解释学习障碍的原因。“功能失调”这一术语已被用来代替“损伤”。因此,学习障碍儿童如今被说成大脑功能失调的多,被说成脑损伤的少。“功能失调”并不一定意味着组织损伤,它表明大脑有一定程度的机能失常。

  3、心理加工能力失调

  学习障碍领域最初依据的是这样一种假设:有的儿童之所以学习有障碍,是因为其自身理解和解释刺激的能力不健全,即他们在心理加工能力方面存在问题。

  持心理加工观点的人认为,许多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在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和综合上有问题,从而需要接受有关加工信息的专门训练,以掌握阅读等学习技能。然而,近年来学习障碍领域出现了一种强大势力,反对认为儿童的学习障碍来源于心理加工能力不健全、解决了这些问题便可以提高其学习成绩的观点。批评者指出,既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心理加工能力可以精确测量,也没有证据说明进行加工信息的训练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4、环境条件不利、弱智或情感紊乱

  大多数定义指出,不应将那些因环境条件不利而学习有困难的儿童视为有学习障碍。然而,有些特殊教育专家对这种做法提出了严肃的质疑。他们指出,环境条件不利的儿童非常可能具有与中度学习障碍儿童类似的问题。他们认为,仅仅因为一些孩子家境贫穷就不允许他们接受为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提供的特殊教育服务,是不合逻辑的。

  此外,大多数定义还力图把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与弱智或情感紊乱儿童区分开来。然而有些权威人士指出,许多情感紊乱或弱智儿童与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十分相似,他们也都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这三类儿童的行为特征相当接近,因此,向他们施教的策略和教材应当是可以相互参照的。

让孩子远离学习障碍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让孩子远离学习障碍

  1、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千万不要说他笨,让他自暴自弃。

  2、鼓励孩子自我激励。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上的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经常 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为怕学习失败而产生恐惧,重要的是告诉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消除这种情绪。

  3、指导孩子学习方法。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选择重要的内容,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每周给孩子两篇长文章,让他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缩写的过程既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体现孩子的创造性。

  总之,要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