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的成长,生活的圈子也在不断的扩大,孩子总有一天要迈出家门与人交际,只有多与不同的人接触,才能增强孩子的社会性,为将来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准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积极性,而不能让他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那么怎样提高孩子交往能力?跟着育儿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提高孩子交往能力的方法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1、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交往态度直接影响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要给予孩子一个充满爱的温暖家庭,父母孩子经常一块游戏、娱乐,在这种家庭中生活的孩子从小就会有一种喜欢与人交往的态度,而孩子在外遇到挫折和苦恼,也会因有这样的家庭温暖而很快愈合。另外,很重要的是要从小为孩子创造交往机会,多请小朋友到家里作客,带孩子探亲访友,扩大接触面,让孩子有机会和各种人交往,并体验交往的乐趣。孩子年龄大点,可鼓励他与陌生客人说话,敢于独自去新地方办事,并给予赞许和欣赏。
2、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语言沟通。儿童3-6岁及8-9岁是语言发展重要时期,家长要多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孩子多听故事,还要多讲故事,多编故事,有意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要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为孩子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内容,一个孤陋寡闻的人,多是一个语言贫乏的人,反之亦然。
3、引导孩子掌握交往技巧和交往规则。
在交往中,懂得礼貌,会合作、分享。守规则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欢迎。父母可以有意识的教导孩子这方面的知识,如教育孩子多考虑小伙伴的建议和意见,观点不一致时,要互相商量,游戏时要遵守规划,输了不要赖,想和别人一块玩时,要有礼貌地提出要求:我也一起玩好吗?咱俩交换玩具行吗?
4、教育孩子以诚待人,宽以待人。
与人交友必须真心实意,否则不能长期维持友谊。对朋友的缺点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懂得“金元赤足,人无完人”,关键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友好相处。
图片来源于华盖
5、教育孩子懂得积极倾听。
要教育孩子尊重小伙伴,别人讲话或提建议时,要集中精神听,理解别人的意思,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遇事应由大家一起来商量解决。
6、教育孩子积极发表自己意见。
对于不善发表意见的孩子,家长可以先分析原因,有的可能是害羞,有的可能是缺乏主见,然后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先在家中亲人面前多谈,然后在几个好朋友面前发表意见,最后能在大庭广众面前大方说出自己想法。
7、让孩子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许多事需要大家一起干才能成功,才会更有意义。例如,各人霸占一小堆积木砌不出什么好看的造型,而大家合作,让积木充分利用,就能共同砌出各种好看新奇的造型。一个足球队,如果每个队员各顾各,决不会赢得冠军,必须相互合作配合,才能既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又能产生“百川汇成海”般的澎湃力量。
8、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从内心深外真正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壁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只有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