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父母教育很重要

时间:2016-07-27    作者:小鑫

  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或是自己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而别人的东西却拿得越多越好。这样的性格容易导致孩子的社交生活受到影响,不利于他们找到知心朋友,同时也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心智成长。那么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才好呢?下面就跟着育儿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孩子自私自利的原因

  一、是缘于孩子天生的利己倾向。

  在孩子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其往往单纯地认定 “我即世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虽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累积,逐渐成为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的行为,但仍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于自我本身”,相应的行为也是如此。

  二、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致。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犯错时,便加以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变得只能自我封闭,尽量不与他人接触,躲到自己的小天地里,结果必然导致孩子自私。

  此外,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以及长辈对孩子万般宠爱、处处迁就,造成孩子从小就有“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得不到只要大哭大闹就能得到”的想法。于是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独尊的心态,处处都要别人迁就,常常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

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一、自私的孩子,对谁都有弊无利,父母应重视,提早预防。

  父母应该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树立孩子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学会与朋友分享,感受给予和付出的快乐。平时父母要适当地训练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别让孩子有“事事都依赖父母”的观念。

  这时要教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体谅父母的辛苦,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帮忙洗碗、扫地、擦桌椅等。在吃东西方面,还需告诉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三份,一份给自己,一份留给爸爸,另一份留给妈妈,不要独自享用。

  如果家里还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那么应该将食物平分,让每人都能享用;家里若有客人,父母更要让孩子学习如何招待客人。吃饭时,不要只吃自己爱吃的,并将自己喜欢的食物放到面前挑来挑去;当别的小朋友来玩时,要鼓励孩子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和食物。

  二、父母可以利用“演戏”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心态。

  通过孩子与父母亲之间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孩子认识到人际关系。经由这些游戏,孩子首先会意识到经常接近的成人和自己的关系,例如,爸爸妈妈怎样爱护自己,然后意识到周遭人们之间的关系。又例如,老师怎样爱护和教育小朋友,司机怎样有礼貌地对待乘客,医生怎样关心、照顾病人等等。孩子通过体会他人感受,就会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变成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学会为他人着想。

  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安排情景,教孩子懂得如何去做。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安排一些场景,当事情按着你设计的场景去发生时,孩子有他自己的做法,如果出现错误可以及时纠正。这些接触直接教导孩子应该如何关心别人,如果父母亲出现生病等情况时,孩子就会懂得如何去做。

  这不但有助于训练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还可以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以及对社会的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使他们也关心别人。切记,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会替别人着想。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