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童谣精选 发掘孩子潜能

时间:2017-05-14    作者:小鑫

  童谣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那么怎样的童谣才能发掘孩子的潜能呢,小编这次就给大家推荐十首童谣精选。

  1.藏猫猫

  儿歌:躲猫猫,躲猫猫,猫猫、猫猫在哪里?喵猫咪在这里。

  玩法:妈妈可以把宝宝抱在怀里,爸爸用方巾遮住脸,然后突然拉下方巾,叫宝宝的名字,逗她笑。再把方巾放在宝宝脸上,看她会不会拉下方巾逗爸爸笑。这一游戏主要是帮助孩子辨别父母二人之区别,诱发宝宝愉快情绪。

童谣精选

童谣精选

  2.骑马唱歌

  儿歌:骑大马、骑大马;上高山,跨过河,咯噔咯噔,跨过河!

  玩法:把宝宝抱在膝上,面向前方,妈妈双手扶稳宝宝,让宝宝有骑马上的感觉,一面唱着儿歌一面用腿按节拍上下抖动。宝宝很喜欢这种有韵律的游戏,练习几次后,当听到“咯噔咯噔”时,身体便会做好准备,一听到“跨过河”时,会自动向高处一跃,配合妈妈的动作,诵唱其他童谣也可使宝宝配合做动作,帮助宝宝懂得童谣的韵律,记得在某几个音节出现之后会有一个有趣的动作,宝宝会以那几个音节作为动作的征兆,主动去配合童谣的表演。

  目的:培养孩子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3.斗斗飞

  儿歌:斗、斗、斗、斗、蝴蝶飞,斗、斗、斗、斗、双连飞。

  玩法:把宝宝放在怀里,妈妈双手握住孩子双手,使孩子握拳伸出食指,将孩子两食指相碰再离开,同时妈妈说:“斗斗斗斗蝴蝶飞。”反复玩,使孩子一听到妈妈念“斗斗飞”,就会把两食指相碰。

  目的:发展言语动作协调。

  4.照镜子

  儿歌:小娃娃,照镜子,

  镜子里面有妈妈,镜子里面有娃娃,照的宝宝笑哈哈。

  玩法:让宝宝俯卧,把镜子左右移动,鼓励宝宝支撑起上半身。锻炼孩子的手臂力量和胸部扩张等肌肉,开拓孩子的视野。

  5.蹬轮子

  儿歌:小脚,弯又弯,蹬起小轮子,一、二、三、四、五。小腿一起来跳舞。

  玩法:让宝宝仰卧,轻轻握住他的左脚脚踝,帮他轻轻屈膝,再慢慢拉直,做5次。再换另一只脚做5次;两只脚一起做5次。同时妈妈配合指令一、二、三、四、五有节奏感的运动,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促进孩子大肌肉发展。

  6.小龟翻身

  儿歌:小乌龟学翻身,四脚朝天翻不过;乐的大家哈哈笑!龟妈妈来帮助,帮助小龟把身翻。

  玩法:让宝宝仰卧,把孩子的左腿放在右腿上,妈妈手托孩子腰部,让宝宝转身,成俯卧。将玩具放在宝宝眼前,引逗他抬头片刻,再翻过身来,然后把宝宝的右腿放在左腿上,往左翻。

  目的:锻炼孩子的翻身能力。

  7.说儿歌

  儿歌: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叫爸爸,叫的奶奶笑哈哈。小宝宝,妈妈抱。妈妈一逗他就笑,不逗他不笑,老逗他老笑。

  玩法:妈妈轻轻地叫宝宝名字,跟他轻声说话,给他念儿歌。

  目的: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节奏感。

童谣精选

童谣精选

  8.咚咚锵

  儿歌:小鼓咚咚锵,小鼓咚咚锵。我的小鼓会唱歌,我的小鼓响咚咚。

  玩法:给宝宝买一只小鼓,妈妈一只手拿鼓,一只手拿锤,敲给宝宝看。然后让孩子模仿。

  目的:训练两只手的配合。

  9.手指游戏

  儿歌:老大扛猎枪,老二打灰狼,老三去炖肉,老四吃得香,可怜小老五,只能喝点汤。

  玩法:妈妈抱着孩子,妈妈边念儿歌,念到哪个手指,让孩子伸出哪个手指。

  目的:让宝宝手指、培养动作协调能力与节奏感。

  10.指鼻子

  儿歌:宝宝的小鼻子,一边一个红苹果,两只黑眼睛,上边是大脑门。

  玩法:孩子坐在妈妈膝盖上,妈妈念歌谣,念到什么,要求孩子在自己脸上指什么。

  目的:培养宝宝认识五官的能力,加强锻炼手眼协调性。

  结语: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十首童谣精选,父母都应该多陪陪孩子,陪他们一起学习,赶紧把这十首童谣掌握吧,希望小编的文章能够帮助大家。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