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虐待小动物的行为

时间:2016-02-29    作者:起跑线小编

 
   案例再现

   赵女士的女儿存在一种“怪癖”,那就是孩子喜欢虐待家里的小动物,不时把小狗的腿打断了,就是把小猫的毛烧着了,而且以此为乐。赵女士非常担心孩子长大后性格会变得凶残,但是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要怎样纠正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呢?

   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儿童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实际是孩子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人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他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重新激发他的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还击时,往往会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通。

   孩子的精神压力一般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对新环境新生活的不适应;二是学习压力转化为攻击行为;三是家教过严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四是家庭不和,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亲的温暖。

   专家意见

   赵女士要想纠正孩子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1.查找造成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是哪种压力造成的,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去减轻、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对孩子加强爱心教育。讲述小动物的可爱,动物对人的益处,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来引导孩子友善地对待它们,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同情心。

   3.对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如学习方面的困难、同学之间的交往、个性发展的需要等等,只有沐浴在友爱的阳光里,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4.适当使用奖惩手段矫正不良行为。对少数虐待动物成“癖”的孩子,可以给予批评教育,使他们明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有的孩子虐待小动物,是想用欺强凌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能耐,对此心理应从严教育。要奖惩分明,在使用惩罚时,要首先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惩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