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和秋季是手足口病的流行期,很多的家长都特别的担心自己的孩子患上这个病,手足口病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人群多的地方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重要场所,家长们平时要帮助孩子注意卫生,帮宝宝多洗手,下面就让起跑线育儿小编带你一起了解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
图片来源于华盖
▼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
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儿童手足口病潜伏期的症状
儿童手足口病时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疾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宝宝。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7天,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到5天。爸妈们需及时发现宝宝的手足口病,及时治疗。手足口病多发于夏秋季,爸妈们要注意在手足口病高发期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儿童手足口病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图片来源于华盖
除此之外,空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能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儿童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易攻击5岁以下宝宝,但年龄在3岁以下的宝宝发病率最高。
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形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患儿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他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食物、床上用品等都可以造成病毒传播。
宝宝患上手足口病后,会有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也有一些宝宝会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严重的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心肺衰竭等。
图片来源于华盖
所以在手足口病高发期,爸妈们不要带宝宝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或者是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此外还要注重家里卫生,帮宝宝多洗手,用餐后用温帮宝宝水漱口等,让宝宝时刻处于一个干净舒适的空间。
▼儿童手足口病要如何预防
宝宝卫生监护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帮宝宝洗手,必要时可以帮宝宝换上干净的衣服,不要给宝宝吃生冷食品;宝宝用品要定时清洗,充分消毒;每次用餐后,用温开水帮宝宝漱口;病毒高发期不要带宝宝到人流密集地方,如果要出门,需要帮宝宝带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营造舒适的家庭环境
注意家中的空气流通,给宝宝营造一个干净的家庭环境衣服要置于阳光下暴晒,衣物要经常更换,不要给细菌病毒的滋生创造条件;定时为宝宝用品,家里的餐具,桌椅等消毒;爸妈们清理宝宝的粪便后,要做好消毒处理,由于爸妈们也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染源,所以爸妈们要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通风
幼儿园要保持良好通风,对玩具和餐具进行消毒,保持课堂环境清洁,卫生;老师们多教育宝宝勤洗手,正确洗手以及多运动;幼儿园进行晨检,发现有可疑患儿时,及时通知家长,送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