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发育的过程中多少都会出现对眼(斗鸡眼),其实,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属于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因为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父母在与自己孩子对视时总觉得宝宝好像是对眼。为什么婴幼儿会出现斗鸡眼的现象呢?宝宝斗鸡眼会自愈吗?如何防止宝宝斗鸡眼?
图片来源于华盖
为什么婴幼儿会出现斗鸡眼的现象
一般而言,新生儿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来有点斗鸡眼,且眼部肌肉调节不良,常有短暂性斜视,属正常生理现象,尤其好发于脸型宽阔、鼻梁扁平的宝宝。父母应常抱宝宝看室内或外面各个地方,促进宝宝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斗鸡眼。随着年龄长大鼻骨发育,内眦皮肤被鼻骨撑起提上去。“对眼”的感觉也就消失了,民间有种说法,小孩的“对眼”不用治长大就好了。但是如果宝宝 1 岁以上仍存在斗鸡眼,需要到医院眼科检查。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斗鸡眼会自愈吗
这得从主管眼球运动的肌肉和神经谈起。在眼球的外面有六条眼外肌,正常情况下,人们看东西时,无论朝哪个方向,双眼的运动都是平行一致的。由于肌肉的收缩是在神经的调节下进行的,看右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右转,看左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左边转,不会出现右眼往右,左眼不往右的现象。若孩子两只眼睛发育不一样,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为高度近视或散光;或两只眼睛远视度数差得太远;或幼儿从小就喜欢玩细小的玩具以及常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玩游戏,致使眼肌平衡失调,神经肌肉麻痹,这样就很可能发生斗鸡眼。
所以,斗鸡眼若不及时治疗,神经肌肉的麻痹是无法自愈的。而且,因为一只眼睛长期内斜,患者不能使用这只斜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眼睛发育,甚至发生弱视。若不及时治疗,将来视力也难以恢复。斗鸡眼的孩子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所以看东西没有立体感,不能分辨东西的远近。例如在做针线活时,,线穿不进针眼;灌墨水时,笔插不进墨水瓶;拿细小的东西老是够不着等等,影响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图片来源于华盖
防止宝宝斗鸡眼的对策:让宝宝眼珠动起来
如摆设玩具、物件,必须在1.5米以外,不能只摆1件,而应摆几件,两件之间还要有一定的间隔距离,以便孩子轮流着看玩具或物件,促进婴儿的眼珠不断转动,防止对眼。注意还是平时的活动,尽量多让宝宝眼睛多看,在此育儿小编还提醒爸爸妈妈们,发现婴儿有斗鸡眼千万不要着急,要仔细分析可能引发婴儿斗鸡眼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