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障碍(简称LD)问题在最近十多年来,受到我国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这种病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占到6%左右,并且学习障碍给儿童本身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问题、负担和无奈。那么学习障碍的症状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学习障碍是什么
学习障碍,指统称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注意、记忆、理解、推理、表达、知觉或知觉动作协调等能力有显著问题,以致在听、说、读、写、算等学习上有显著困难者,其障碍并非因感官、智能、情绪等障碍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等环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结果,推理或知觉动作协调等任一能力表现有显著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
同时,我们可以对学生做以下几方面的诊断:
医学诊断: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史、病史、家族史进行了解,并对其进行神经科、眼科和耳科检查,以诊断可能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
心理诊断:使用心理测验量表,以对儿童作出恰当的评估。常用测量工具有伊利诺心理语言能力测验、符洛蒂斯视知觉发展测验、词汇发育检查、智力量表等;教育诊断,主要是为了了解儿童在学业方面存在哪些障碍,如总体学力水平低还是读、写、算等某方面存在困难。
学习障碍的症状
出生时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容易发生学习障碍。
他们往往较早就表现好动、好哭闹,对外刺激敏感和容易过激反应。母亲会感到养育困难,儿童可能不愿被母亲拥抱,喜欢独玩。有的可能走路较早但步态和动作总让母亲不放心。亲子关系不良可能会导致母子语言和情感沟通减少,进而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情绪分化。
好动和易兴奋会使许多母亲感到哺育棘手,因而容易招致母亲的情感忽略甚至是虐待。进入幼儿期有些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问题,说话偏迟、揪头发、啃咬指甲、扔东西、哭闹、攻击倾向、动作缺乏目的性、对刺激过激反应、伙伴交往不良、语言理解和表达缺欠等。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学习障碍的分类
1、语言理解困难
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不良,有的即使能说出少许单词,但构音明显困难。若伴有音乐理解困难则同时缺乏节奏感。常表现“听而不闻”,不理睬父母或老师的讲话,易被视为不懂礼貌。有的机械记忆字句较好,而且能运用较复杂的词汇,但对文章理解低劣,不合时宜地使用语词或文章,或“鹦鹉学舌”般。
2、语言表达障碍
会说话较迟,开始说话常省略辅音,语句里少用关系词。言语理解良好而语言表达困难。可模仿说出单音,但不能模仿说出词组。有的患儿可自动反射性说出一两句词汇,但随意有目的性说话困难。有类似口吃表现、节律混乱、语调缺乏抑扬、说话伴身体摇晃、形体语言偏多等。
3、阅读障碍
读字遗漏或增字、阅读时出现“语塞”或太急、字节顺序混乱、漏行、阅读和书写时视觉倒翻、不能逐字阅读、计算时位数混乱和颠倒;默读不专心,易用手指指行阅读;若是英语或拼音可整体读出,但不能分读音节;组词读出时不能提取相应的词汇,对因果顺序表达欠佳,并且命名物体困难。
图片来源于华盖
4、视空间障碍
特征是手指触觉辨别困难,精细协调动作困难,顺序和左右认知障碍,计算和书写障碍。有明显的文字符号镜象处理现象,计算时忘记计算过程的进位或错位,直式计算排位错误,抄错抄漏题,数字顺序颠倒,数字记忆不良,从而导致量概念困难和应用题计算困难。
5、书写困难
缺乏主动书写,手技巧笨拙(如不会使用筷子、穿衣系扣子笨拙、握持笔困难、绘画不良),写字丢偏旁部首或张冠李戴,写字潦草难看,涂抹过多,错别字多。
6、情绪和行为
多伴有多动、冲动、注意集中困难。继发性情绪问题,如不良“自我意识”,学习动机不良,焦虑或强迫行为动作(啃咬指甲多见),课堂上骚扰他人,攻击或恶作剧,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不良,品行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