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因 治疗方法有哪些

时间:2016-11-09    作者:小鑫

  卡氏肺囊虫肺炎,又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孢子菌肺炎,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浆细胞性肺炎,为条件性肺部感染性疾病。近10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化疗的普及尤其是HIV感染的出现,发病率明显上升,所以家长们在照料孩子的时候要细心。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因。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因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因

  卡氏肺囊虫肺炎病因比较复杂,多由肺孢子菌引起,其详细的病因如下:

  发病原因病原是卡氏肺囊虫,分滋养体与包囊,主要存于肺内。广泛感染于人和动物,但通常仅少数虫体寄生于肺泡内(隐性感染),如遇到虚弱乳幼儿、先天性免疫缺陷及用免疫抑制药治疗中的病儿等免疫功能不全的病儿时,开始迅速增殖,而引起肺炎。

  发病者必须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高危人群一定要密切注意观察。对有发生卡氏孢子虫感染危险的病人,则需要用药物预防,防止潜在感染转变为临床疾病和治疗后复发。喷他脒雾化吸入也可作为预防用药。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因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症状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症状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类似,必须加以鉴别。一般来说,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症状有所分类,分为婴儿型和儿童型两类。

  A.婴儿型:主要发生在1~6个月小婴儿,属间质性浆细胞肺炎,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吃奶不好、烦躁不安、咳嗽、呼吸增快及发绀,而发热不显著。听诊时啰音不多,1~2周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肺部体征少,与呼吸窘迫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为本病特点之一。病程4~6周,如不治疗约25%~50%患儿死亡;

  B.儿童型:主要发生于各种原因所致免疫功能低下者,起病急骤,与婴儿型不同处为几乎所有病人均有发热。此外,常见症状为呼吸加速、咳嗽、发绀、三凹征、鼻扇及腹泻。病程发展很快,不治疗时多死亡。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病因

▎卡氏肺囊虫肺炎治疗方法

  氏肺囊虫肺炎要配以药物和隔离治疗,但也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少的后遗症和不良反应。

  A.治疗做病原治疗。首选药物为甲氧苄啶加磺胺甲噁唑,连服2周,但不良副作用远较少见,表现为皮肤过敏与胃肠道反应。支持疗法包括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力;

  B.必要时吸氧。如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过程中发生此病,则需减量或停药。为预防此病在高危患儿中交叉感染,最近主张进行呼吸道隔离,直至治疗结束;

  C.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及少量多次进软质饮食,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蛋白质,酌情静脉输液等。目前已经证实较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如利巴韦林(病毒唑)、阿昔洛韦、阿糖腺苷、金刚烷胺、干扰素等,可酌情应用;

  D.卡氏肺囊虫肺炎治疗方法可能会有不良反应。本病经单独支持疗法(如吸氧、抗生素、输血、良好的护理等)。治疗后病灶多在短期内消失,不留痕迹,但亦有个别患者遗留肺纤维化。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