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扁平足 家长多细心观察

时间:2016-12-12    作者:小鑫

  扁平足又叫做平足症,平足症是指足内侧纵弓平坦,负重力线不正常,出现疲乏或疼痛症状的足扁平畸形。先天性或姿态性导致足弓低平,足部软组织松弛,跟骨外翻等畸形。那么,应该如何预防扁平足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文吧。

如何预防扁平足

▎如何预防扁平足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于自身的不舒适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通过爸爸妈妈们的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到孩子慢慢长大后,又很容易因为一些不正确的坐姿或者别的因素影响到脚丫的正常发育。

  一、预防

  1、首先应鼓励孩子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使他们身体的肌肉及韧带得到适当的刺激,像跳绳、跳高、跳远等活动可以使足弓得到较好的锻炼。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尽量穿软底鞋,最好穿专业的运动鞋,切忌让孩子穿太小的鞋。

  2、9个月以内的婴儿,不要让其过早下地走,也不要长时间站立。孩子十一二岁以后,虽然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但由于肌肉力量的发育比骨骼慢一些,因此,不要因其身材高大而经常安排从事成年人的工作。

  3、避免不正确的姿势:家长应留意小孩保持适当的坐姿,避免双膝内向、外向W形或跪坐姿势。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弹跳性运动、抓趾运动、足尖运动、拉小腿后肌运动及手力按摩运动。

  二、护理

  1、若扁平足已经比较明显,可让孩子练习用脚尖或脚外侧走足,可取得一定矫正效果。无法矫正的扁平足应去医院骨科进行矫治。

  2、穿着合适的健康鞋及足弓垫,并且从小开始定期做足部检查,了解足部情况再根据结果选择处理方法。

如何预防扁平足

▎扁平足的原因

  扁平足又叫做平足症,对于平足症,只有知悉了它的诱因,才能在根源上进行防治。

  平足症病因有先天性及后天性等因素所致。

  后天性平足症致病因素有:

  (1)双足长期负重站立,体重增加,长途跋涉过度疲劳,维持足弓肌肉、韧带、关节囊及腱膜等软组织逐渐衰弱,足弓逐渐低平。

  (2)长期有病卧床,缺乏锻炼,肌萎缩,张力减弱,负重时足弓下陷。

  (3)穿鞋不当,鞋跟过高,长期体重前移,跟骨向前下倾斜,足纵弓遭到破坏。

  (4)足部骨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等。

  (5)脊髓灰质炎后遗平足症。

  先天性平足症致病因素有:

  (1)足副舟骨、足舟骨结节过大,胫后肌附着处软弱。

  (2)第2骨较短,其他跖骨承受重力过多,促使足弓扁平。

  (3)足跗骨间软骨性或纤维性联合,常见有跟距、跟骨及跗骨间等联合均可导致平足症。

如何预防扁平足

▎扁平足怎么治疗

  扁平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患有扁平足以后对于孩子的走路姿势以及以后的行走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足症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并在发现后积极进行检查和治疗,以明确病因,预防可能出现的骨与关节的不可逆病变。

  用足垫进行纠正是较常使用的非手术疗法,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支撑足弓,使脱位的关节得到位置改善。此外,穿硬底的鞋可以达到对足底的有力支撑,摇椅底的鞋可以减少行走时足踝部应力。对于踝关节有病变者,可穿行走靴来减轻症状,但是足垫等矫形器并不能完全纠正距骨的异常位置,完全恢复正常足弓。

  对于畸形严重者,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可根据病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可采取一系列软组织和骨关节重建手术,以重建足弓位置。近年来开展较多的距下关节稳定术通过在跗骨管内放置距下关节制动器可有效复位并稳定距骨。

  儿童患者放置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平足症的适合年龄为6~12岁。因为此后的机体的塑形改造,可使儿童重建足弓,即使取出了稳定器,仍能终身保持足弓。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较为确切满意。但对于伴有固定性足部畸形或关节病变的成年平足症患者,距下关节稳定器需要结合其他骨性或软组织手术一起使用,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