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父母别放弃

时间:2016-12-27    作者:小鑫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等。那么,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有哪些家长都知道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1、抬头训练: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

  2、翻身训练:让患儿体会侧卧位的感觉,这也是诱导孩子翻身的一个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3、坐起训练:通过单手提拉和支撑进行坐起的训练。

  4、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可抬头,以及在患儿掌握了用双上肢可负重的基础上。

  5、颈部训练: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

  6、肢体训练:进行肢体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

  7、语言训练:语言治疗要在严格的评定基础上进行,常用训练的方法:游戏疗法,手势符号的训练,未学会语言符号患儿的训练,语言符号,词汇的扩大,词句训练,表达训练。

  8、智力训练:以鲍氏提出的“0-3岁早期干预大纲”为指导,针对疾病损伤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碍,制定不同的诊疗方案,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练,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是怎么回事

  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目前知道的不下百种,最常见的原因有几项,分别是是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常见新生儿疾病。

  1、早产。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不少胎龄只有28周、体重在1千克以下的宝宝都得到抢救成活。但是由于胎龄小,胎儿的大脑发育很不成熟,容易出现脑损伤。如果损伤后出现了中枢性运动障碍,就可能形成脑性瘫痪,即小儿脑瘫。早产儿脑瘫发生率一直居高。因此,做好预防早产工作,能有效预防小儿脑瘫。

  2、新生儿窒息。除了早产外,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小儿脑瘫的第2位原因,尤其是重度窒息。由于缺氧,新生儿未发育完善的脑部很容易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出血,致使脑组织损伤。现代研究已经发现重度窒息的患儿在出生前已经存在脑损伤,由于其脑损伤的存在而导致孩子不能很顺利地娩出。所以新的观点认为:胎儿脑损伤导致新生儿窒息,窒息反过来加重新生儿脑损伤。如果在此期不进行干预,那么很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出现人们担心的脑性瘫痪症状。

  3、新生儿黄疸。大部分宝宝出生后都会面临新生儿黄疸的考验,许多宝宝顺利痊愈,但有些宝宝却不幸留下后遗症,严重的会导致小儿脑瘫。一般存在以下情况应引起注意: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有重症黄疸症状,即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205.2-256.5毫摩尔/升;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新生儿黄疸如果治疗不及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尾状核等部位堆积,就可能导致核黄疸,而出现智力障碍或脑性瘫痪。此外,双胎、多胎、从事有毒物质工种的孕妇、孕妇居住环境严重污染、饮用不合格水等原因均会导致小儿脑瘫,孕妇在孕期就必须引起重视,远离不利于胎儿健康发育的恶劣环境。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小儿脑瘫患儿的家庭护理

  鼓励患儿多说话,多做活动。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鼓励患儿发音;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对于脑性瘫痪孩子的妈妈来说,在给孩子喂食是会遇到种种麻烦,特别是那些颜面肌肉痉挛,口腔闭合困难,咀嚼、吞咽运动不能很好完成的孩子,喂食时更是困难重重。给小儿脑瘫患儿喂食时,如果孩子已具有一定的头部控制能力和躯干直立能力,妈妈可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一条大腿上,孩子的膝关节屈曲并搁在妈妈的另一条大腿上。为了使孩子的膝关节也保持充分的屈曲,妈妈的一只脚下可垫置物体垫高腿部,妈妈的一只手可以根据需要扶助孩子的肩部或者髋部。这样的姿势既有利于喂食,又有利于正确姿势的发育。

  对于一些口腔闭合困难的脑性瘫痪孩子,当妈妈用调羹将食物放入其嘴内后,可用食指与中指夹住孩子的下巴并稍用力缓缓上抬,使孩子的嘴闭合,也可以用拇指和中指托住下巴稍用力缓缓上抬,使孩子的嘴闭合。如果孩子仍将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咽,家长可用两个手指刺激孩子舌根来促使他产生吞咽动作。

  有一些脑性瘫痪孩子有强烈的咬牙反射,当调羹一放进他的嘴里时,他会反射性地立即用牙将调羹牢牢咬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采用暴力将调羹抽出,因为这样会损伤孩子的牙齿,也会刺激孩子咬得更牢。正确的操作手法是:耐心等待孩子松口,然后迅速取出。当然,家长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样反射,就应该避免使用坚硬的金属调羹,而选用塑料调羹给孩子喂食,以保护孩子的牙齿。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