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癔症这类精神病,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各位家长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吧!它是由个体明显情绪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等所诱发的精神障碍现象,包括转换性障碍和分离性障碍两者形式。那么,儿童癔症怎么治疗呢?下面请跟随小编来看一看吧!
▎儿童癔症怎么治疗
1、心理的治疗
治疗前医师首先要取得患儿的充分信任和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对家长与患儿分开询问病史,详细了解病因,以谈话形式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鼓励患儿说出内心痛苦与矛盾,告知患儿该病可以治愈,重树自信;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及检查以免紧张、恐慌而加重症状;避免家长负性语言或行为暗示,消除导致癔症发作的负性精神因素。
改善学校与家庭环境, 消除诱因。确立诊断后即予暗示治疗, 暗示治疗是癔症最有效方法之一, 也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予语言暗示,效果欠佳时可予药物暗示或针灸等。
2、药物的治疗
对癔症精神症状明显或痉挛发作者可予地西泮或小剂量新型抗精神病药。儿童不宜长期用药,以免增加暗示作用而巩固病情。
3、其他治疗方法
对癔症痉挛发作、嗜睡状态、木僵状态者可采用人中、合谷、百会、内关、涌泉等穴位的针刺治疗。
▎儿童癔症的症状
1、精神性呕吐:由于精神因素的影响,如强迫进食,进食时受到责骂、恐吓等以致情绪过分告急,都可引起精神性呕吐。当患儿出现呕吐时,家长不要着急,因为焦急的情绪往往对患儿来讲是一种暗示,而家长的“泰然处之”态度将有助于患儿呕吐的自动缓解。
2、遗尿症:一般情况下,小儿到2-3岁左右便可逐渐控制排尿。倘使5-6岁以后每每遗尿者,即为遗尿症。由于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深,或受到惊吓,或调换新环境等便会出现遗尿。每每遗尿的患儿可有怕羞、胆怯、不愿见生人的自卑心理。
3、言语障碍:儿童思维贫乏,词汇量少,学发言时犹豫不决或轻度顿挫,乃属正常现象。倘使父母要求过急,斥责以致儿童说话时情绪告急,便会发生口吃。
4、夜惊:患儿从睡眠中忽然惊起、两眼凝视、表情告急、冲动不宁、大声喊叫或啼哭不止。由于意识模糊,不易唤醒,大约一刻钟左右便又入睡,次日醒来后回忆不起来。
编后语:通过以上学习了“儿童癔症怎么治疗”等相关内容后,大家对儿童癔症是不是更加了解了呢。家中有患儿童癔症的家长们,除了及时带孩子治疗,还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