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如防 小儿肾炎应该如何预防

时间:2017-04-02    作者:小鑫

  小儿肾炎是幼儿常见的病症,以10岁以下的儿童居多,而且男孩的患病率要高于女孩。一旦孩子患上小儿肾炎,对其自身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因此及时预防很有必要,那么,小儿肾炎应该如何预防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治不如防 小儿肾炎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肾炎应该如何预防

  中医认为肾脏是先天之本,是五脏六腑之根,能够主骨生髓,并且能够通脑,是十分重要的生长发育的器官,也是五脏六腑发挥功能和活动的根本。因此从儿童期开始保护肾脏是十分重要的。

  1.初生儿期(出生后一个月内)

  这个节点孩子刚刚离开母体,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温度调节方面都需要注意。提倡给孩子喂母乳,而且要定时定量,白天是三到四个小时一次,晚上是六到八个小时一次。

  2.乳儿期(一周岁之内)

  这个阶段孩子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最快的,除了乳汁以外还要吃辅食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由于肠胃比较脆弱,不能够很好地消化,如果不小心会乳食停止;此外气血不足,筋骨十分脆弱,不能够承受风寒温热等病症的侵袭,需要加强防护。

  3.幼儿期(一周岁到三周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发育成熟,需要断掉乳汁,如果吃乳汁的时间太长而不吃其他的食物,那么孩子的脾胃会很虚弱,容易营养不良,从而对发育造成影响。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吃完饭还是感觉不饱,需要适当控制孩子的饮食,不要让孩子吃太多或者挑食。

  4.幼童期(三周岁到七周岁)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气血十分充足,抗病能力也在增强,模仿能力很强,需要开始相应的文体活动,锻炼孩子的身体,从而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5.学同期(七周岁到十四周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胃气也日渐充足,此后开始性发育,慢慢进入少年期,因此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也要提高孩子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儿童时期孩子的生理特点是机体和生理都还没有成熟,容易得病,并且生长发育的素服比较,需要保护好肾脏,对预防肾脏疾病,延年益寿很有好处。

治不如防 小儿肾炎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急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肾炎的发生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很大关系,当然其它的细菌、病毒、原虫的感染也可以引起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常常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以产生抗原,通过血液产生抗体,抗体经过肾脏时,沉淀在肾小球基底膜,在基底膜上,抗原抗体起免疫反应时,并吸引补体参加,从而导致急性肾炎的发生。而脓胞疮一般是由葡萄球菌引起,同样也会产生类似抗原,也通过类似途径,在肾小球基底膜产生抗原、抗体和补体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急性肾炎的发生。肾脏的功能是不断过滤和排出人体的废物。如果肾脏工作程序问题,肾脏不能正常清除这些废物的时候,就产生了血尿和蛋白尿。

  小儿肾炎的治疗

  西医疗法

  (1)抗生素治疗:青霉素5-10万u/kg/日,分2次肌注,或头孢噻肟(凯福隆)50-100mg/L/日,分2次静滴。

  (2)利尿:氢氯噻嗪1—2mg/kg/日,分3次口服。(3)降压:利血平O.07mg/kg次肌注,或0.02mg/kg/日分3次口服。高血压脑病时,宜配合其他药物,如硝昔钠5mg溶于5%葡萄糖液lOOml中,开始8-10滴份钟静滴,1—5分钟后视血压情况调整滴速,或以50%硫酸镁0.1ml/kg肌注等。

  中医药治疗

  急性期

  风水上犯:眼睑浮肿,渐及全身,恶风,咳嗽,尿少,尿浊或血尿,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数。治法:宜肺利水。方药:麻黄3克、生石膏(先煎)25克、车前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板蓝根15克、黄芩10克、仙鹤草10克、白茅根15克。

  小儿肾炎湿热浸渍:肢体浮肿,口渴心烦,胸闷腹胀,皮肤疮毒,头痛身重,尿浊或尿如浓茶或洗肉汤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杏仁10克、生意仁15克、白蔻仁6克、滑石(包煎)10克、通草3克、厚朴6克、半夏6克、黄柏6克、大小蓟(各)10克。

  水气上凌心肺:肢体浮肿,咳嗽气促,心悸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口唇青紫,指甲发绀,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无力。治法:直肺利水,益气温阳。方药:麻黄3克、桔梗6克、泽泻10克、附子(先煎)10克、桂枝6克、细辛1克、太子参10克、北五加。皮IO克、万年青10克、丹参10克、川椒6克。中成药:黑锚丹。

  邪陷心肝: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烦躁,严重者可突然出现抽搐,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熄风,利湿开窍。选方:羚羊角粉(冲服)1.5克;钩藤、旋覆花(包煎)、代赭石、黄芩10克、龙胆草、泽泻、车前子(包煎)、当归、生地各10克,木通3克,山栀6克。中成药:苏合香丸。

  恢复期

  脾气虚弱:身倦乏力,面色萎黄,自汗,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11缓。治法:健脾益气。方药:人参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肾阴亏虚:头晕乏力,腰腿酸痛,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质淡红、苔少或剥脱,脉细数。治法:滋阴补肾。方药:熟地、山莱萸、泽泻、丹皮、茯苓、大蓟、小蓟、牛膝、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山药12克,白茅根15克。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