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宝宝发热只是感冒引起的,那么妈妈只需要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很快恢复,但是有宝宝发热,可能是别的疾病引起的,那么妈妈就要带宝宝及时就医,那么这些症状是什么呢?一起往下看儿童发热的症状文章,你会知道答案。
儿童发热的症状
儿童发热的症状
1.出现高烧:当三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烧摄氏38度以上、三个月至六个月宝宝发烧摄氏38.33度以上、六个月至两岁小孩发烧39.44度以上时。
三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38度以上的发烧,就必须立即就医
一般而言,医师会认为除了温度计上的数字之外,更需要观察孩子实际上的反应,但对三个月以下的婴儿来说,温度计上的数字是相当关键的指标,只要出现38度以上的发烧,就必须立即就医。虽然三个月以下小孩的发烧通常是由一般性病毒所引起的,但如果是因为细菌感染,例如泌尿道感染所造成的发烧,可能会很快地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因此就算已过了就诊时间,也应该以急诊的方式立即检查会比较保险一点。如果您的宝宝是三个月至六个月左右且发烧摄氏38.33度,或是宝宝是六个月至两岁且发烧39.44度以上时,也都必须立即就诊。两岁以上的小孩如果出现发烧的症状,只要有持续地补充水分,而且孩子的活动力看起来还算正常,虽然还是可以寻求医生的指示,不过通常而言并不需要太过紧张。
2. 长时间发烧:适当处理之后仍未降温,或是发烧超过五天时。
如果小孩出现发烧的情况,而你也已经让他服用了退烧药,但他的体温在4~6小时内仍未下降时,就必须向医生咨询了。这可能是由于感染的情况已超过孩子身体的抵抗力所能负荷的,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希望进行全面性的检查,以便找出造成发烧的原因。一般性的病毒感染,例如感冒,通常会在五天内好转。不过,如果出现微微地发烧、程度看起来并不是特别严重,可是已经持续发烧好几天时,这有可能是肺炎的的症状,因此会需要由医生来协助确认发烧的原因,如果真的是肺炎,就必须进行抗生素的治疗了。
3. 伴随着其他症状的发烧
发烧同时出现脖子僵硬、头痛、或出现像瘀血或是红色小点的疹子时,这有可能是罹患脑膜炎的反应,因此必须立即就医。
发烧是人体发挥抵抗力之下的反应,大多数时候爸妈们不需要太过紧张,但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时,请立即寻求医生的协助会比较保险一点。
儿童发热的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外周血中有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则提示白血病。
(2)长期发热患儿 血培养,检查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肥达反应、外斐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
(3)粪便常规、粪便培养 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
(4)尿常规 当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检查。
(5)脑脊液检查 当小儿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
(6)骨髓穿刺 当小儿高热伴有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
2.影像学、心电图及活体组织检查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辅助检查,如X线、CT、磁共振、B型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及活体组织病检。
并发症
1.脱水及酸碱平衡紊乱
高热容易造成脱水,也因服退热药大量出汗时体内丧失水分。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同时血中钠浓度升高,血液高渗,患儿会发生口干口渴、烦躁不安甚至说胡话或抽搐,热度不仅不退且会更高,可能会发生低钠血症,多见于平时有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2.热性惊厥
有些患儿发热时可发生抽搐,多发生于高热骤起之时,一次发热一般发作一次,很少超过2次以上,只要抽搐时间不长,处理得当,对孩子健康影响不大。
3.脑水肿
当体温超过41℃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可引起脑水肿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因此,孩子出现40℃以上高热时必须紧急处理。
治疗
1.治疗原发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2.退热治疗
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发热小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或紧急处理:出现热性惊厥;3个月内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5天;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耍、没有食欲、很少说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或突然出现以前从没有过的特殊表现;尿少,提示脱水,如婴儿每天尿湿尿布<3块,或大一些儿童8~12小时没有小便。
3.常用的降温措施有
(1)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2)药物降温 常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小儿)或布洛芬(>6个月小儿)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小儿应慎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瑞士综合征),一般不主张单用激素退热。
新生儿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3)中医药降温 针灸,中药口服、外敷或灌肠,推拿。
(4)人工冬眠疗法 是以药物(氯丙嗪和异丙嗪两种药物等量混合)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一种降温方法。人工冬眠具有强有力的中枢神经保护性抑制作用,能使机体沉睡、降温、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主要适用于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惊厥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4.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2)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大小便通畅。
(3)给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对儿童发热的症状有所了解,小儿发热是小儿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