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家长切记6个疗法

时间:2017-05-09    作者:小鑫

  有些小朋友在熟睡时会不自主地排尿,父母总是不以为意。其实,父母们应该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帮助小孩摆脱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6.争取晚上少喝水.

  小儿遗尿早期症状有哪些

  据报道,原发性遗尿占大多数,其中尤以夜间遗尿最常见,以男孩多见,夜间遗尿者约有半数每晚尿床,甚至每晚遗尿2~3次,白天过度活动、兴奋、疲劳或躯体疾病后往往遗尿次数增多,日间遗尿较少见.遗尿患儿常常伴夜惊、梦游、多动或其他行为障碍.

  1.患儿和家庭的评估

  在评估的过程中,取得患儿和家庭的信任,这是遗尿症治疗的一个前提.

  2.病史

  应当详细地采集病史,包括遗尿开始发生的时间,发生的频度,是白天遗尿还是夜间遗尿,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以及尿量的多少.如是夜间遗尿,每晚遗尿的次数等.家长携患儿就诊的理由及何时开始就诊等.

  病史中需了解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患儿对遗尿的感觉如何;家庭中,父母及患儿,谁对此最为烦恼;父母是否因遗尿而惩罚患儿;患儿是否要求治疗,家庭中最近或经常有无情绪冲突;遗尿对儿童生活有无影响;患儿是否因为遗尿而不能参加集体活动如夏令营、春游等;父母对遗尿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患儿的要求是否合理.

  病史中还要包括家族史及以往治疗的情况.父母或近亲是否有遗尿史,如有,何时消失;以前治疗的日期,持续的时间及疗效;治疗方法包括服药或其他措施.此外,还应询问患儿每天清醒时排尿的次数,有无尿急、尿流细等现象,以排除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还应了解患儿的大便情况,有无便秘或遗粪情况;在睡眠方面,要了解患儿在睡眠中是否易被唤醒.其他如食物过敏与遗尿的关系也需要考虑.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3.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的重点是腹部的触诊、生殖器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另外应观察脊柱下端外观有无小凹及皮肤异常.如病史中有排尿时的异常,还需观察儿童排尿情况.大多数遗尿症儿童在体格检查中无异常发现.

  4.实验室检查

  应进行尿常规或尿培养检查以排除尿路感染、慢性肾脏疾病等.尿比重测定排除因血管加压素缺乏所致的遗尿.大多数遗尿症儿童的病因并不复杂,但也有少数病例需要作详细的检查.

  5.诊断标准

  根据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研究用诊断标准,WHO,1993,中文版)诊断依据为:

  (1)儿童年龄与智龄至少5岁.

  (2)不自主地或有意尿床或尿湿裤子,7岁以下每月至少2次,7岁以上每月至少1次.

  (3)不是癫痫发作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遗尿,也不是泌尿道结构异常或任何其他非精神科疾病的直接后果.

  (4)不存在符合ICD-10类别标准的任何其他精神障碍的证据,如精神发育迟滞、焦虑症、抑郁症等.

  (5)病程至少3个月.

  以上介绍的就是关于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的主要内容,相信爸爸妈妈都了解了,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那么就关注我们的网站吧。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