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道下裂的病因 3种因素大关系

时间:2017-05-26    作者:小鑫

  小儿尿道下裂,是男宝宝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尿道开口在阴茎腹侧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的途径上,多数病例伴发阴茎下弯。那么,造成小儿尿道下裂的病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小儿尿道下裂的病因 3种因素大关系

小儿尿道下裂的病因

  小儿尿道下裂的病因

  1.基因遗传

  尿道下裂发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但所涉及的基因或染色体的具体情况尚不清楚。20%~25%的临近病例中有遗传因素,尿道下裂患者的兄、弟也患尿道下裂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0倍。有报道10%患儿的父亲及15%患儿的兄弟中有尿道下裂。

  2.内分泌因素

  从胎睾中产生的激素影响男性外生殖器的形成。由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在孕期第8周开始产生睾酮,再转化形成双氢睾酮。外生殖器的发育受双氢睾酮的调节。睾酮产生不足、过迟,或者睾酮转化成双氢睾酮的过程出现异常均可导致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常伴发于隐睾、两性畸形就与此相关。母亲孕前、孕期的激素应用对胎儿生殖系统的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环境因素对尿道发育形成影响也主要是通过母亲和胎儿的内分泌系统。

  3.胚胎学因素

  尿道下裂系胚胎期外生殖器发育异常所致。在胚胎期由于内分泌的异常或其他原因致尿道沟融合不全时,即形成尿道下裂。由于尿道远端的形成处于最后阶段,所以尿道口位于阴茎体远端的尿道下裂占比例最大。

  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

  1、治疗原则

  当性别确定为男性后

  在治疗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应根据尿道下裂的类型,结合女性生殖道状况,然后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分阶段进行,各个阶段应保持治疗方案的连续性。

  如小儿发育差

  可于术前用1~2个疗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待发育后,再行手术。

  手术目的是矫正

  使尿道口恢复或接近正常的位置,使小儿能站立排尿,成人后有生殖能力。

  有尿路感染者

  如果已经出现了尿路感染,那么在治疗的之前就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感染,这样治疗起来才会省去许多的麻烦。

小儿尿道下裂的病因 3种因素大关系

小儿尿道下裂的病因

  尿道成形术应暂行尿液分流术

  根据尿道下裂类型,选择耻骨上膀胱造瘘或会阴部尿道造瘘。

  倾向于早期治疗

  手术年龄既往多偏重学龄期儿童,实际上1岁小儿发育的大小与5~6岁小儿相近,且幼儿手术后反应轻,早做手术能解除家属及小儿的精神压力,故目前以1岁后手术为宜,至少应于入学前或入幼儿园前完成。

  2、矫正畸形

  是治疗尿道下裂的第1个重要环节。根据尿道下裂的有无,确定手术方法。

  无尿道下裂

  一般主张不切断尿道,仔细将尿道周围的纤维组织切除。如果用此法不行,则切断尿道中间缺损的尿道,行尿道成形术。

  小儿尿道下裂的食疗

  1、新鲜瓜果蔬菜

  每日应该多摄食蔬菜、水果,这些基本可以满足身体所需的维生素A、C以及钙和铁质等。

  2、蛋类

  每天应加食1-2个鸡蛋,因蛋类物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3、豆类

  豆类一般含有大量易于消化的蛋白质、维生素B、C以及铁和钙质。黄豆芽、绿豆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等。

  4、肉类

  鱼、各种肉类可供给女性大量所需的蛋白质,每日的饮食应该多多摄入。

  5、碘

  多食海带、紫菜、海鱼、虾米等海产品,可以保证碘的充足摄入。

  小儿尿道下裂的鉴别诊断

  1.男性假两性畸形

  染色体为46XY,性染色质阴性,性腺为睾丸。但内外生殖器发育不正常。外生殖器外观可全似男性或女性,男性会阴型尿道下裂实际上就是男性假两性畸形,是由于睾丸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生殖道机化物质及男性激素的缺乏,结果外阴有不同程度的女性征,如尿道下裂、阴茎发育差、阴囊分裂、睾丸未降等。

  2.女性假两性畸形

  大部分是由于肾上腺酶异常所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女性激素发生障碍,雄性激素增加,因此外阴向男性方面发展,外阴检查可见阴蒂增大如尿道下裂的阴茎。尿道口位于肥大的阴蒂根部极似尿道下裂;阴道狭窄。尿生殖窦存在,其开口前方与尿道相通后方与子宫相通,性染色体46XX,性染色质阳性,尿17酮排泄增加。但女性假两性畸形的性细胞核为阳性、性染色体为XX、性腺为卵巢。

  3.真性两性畸形

  即有睾丸,又有卵巢,外生殖器可表现不同程度的女性征,两种性别的生殖道可同时存在。外观酷似尿道下裂合并隐睾。性染色质可为阳性,也可为阴性,性染色体2/3为XX,1/3为XY,尿17酮类固醇可正常,性染色体半数以上为46XX,少数为46XX/46XY嵌合体或46XY,剖腹探查可见体内兼有睾丸、卵巢两种成分的性腺(卵睾)。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