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学习儿歌的方法 教学时间别太长

时间:2016-08-29    作者:小鑫

  儿歌(nursery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那么教宝宝学习儿歌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教宝宝学习儿歌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华盖

●教宝宝学习儿歌的方法

  一般来说,教给2~3岁的孩子的儿歌不要太长,以4~8句为宜,儿歌内容要选择与孩子生活接近并容易理解的。教几歌的方法是多样的,要因孩子的不同情况而异。

  可以是念一句,孩子跟着念一句;有的是家长整段地念,孩子听边跟着家长小声地念。各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每次教孩子的时间不要太长,以10分钟以内为宜。当孩子已掌握一首儿歌后,可以经常让他当众背诵,以复习巩固。

●儿歌的分类

  儿歌按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游戏儿歌、教诲儿歌。游戏儿歌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儿歌,简单易懂,琅琅上口,贴近生活。相比较而言,教诲儿歌更偏重教育引导,因此又称作启发益智儿歌。此外,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可以看做游戏类儿歌的雏形。绕口令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

  按照产生时间或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古代的童谣和现代的儿歌。童谣即是古代的儿歌,只是古代的童谣流传到现在,大多没有曲调了,只剩下了歌词。

  按照演唱语言分:儿歌可以分为国语儿歌、客家童谣、粤语童谣、英语儿歌等。国语儿歌大多是现代作品,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螺号》等等;客家童谣广泛流传于客家地区,以客家话形式传唱,如影响了每一个客家儿童童年的《月光光》;英语儿歌即是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儿歌,我们比较熟悉的如《JingleBells》等等。

教宝宝学习儿歌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华盖

●儿歌的特点

  内容浅显,思想单纯

  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儿歌,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篇幅简短,结构单一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

  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

  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教宝宝学习儿歌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华盖

●儿歌的表现手法

  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起兴、摹状、反复、设问等等。

  (一)比喻这是儿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不仅可使儿歌写得更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他们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事物。喻体都是儿童熟悉的事物。

  (二)拟人拟人手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儿歌创作中被广泛运用。

  (三)夸张儿歌中的夸张和想象密切关联,而且还常常带点幻想的色彩。

  (四)起兴起兴一般用于儿歌的开头,用以造成一种气氛。

  (五)摹状摹状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颜色及声音摹拟出来,包括摹形、摹色、摹声三个方面。儿歌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

  (六)反复反复是儿歌的重要形式特征。

  (七)设问设问,也是儿歌常用的手法。它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同时也能使儿歌的抒情状物有起有伏,生动别致。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