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牙齿萌出的特点 4个特点要了解

时间:2016-12-28    作者:小鑫

  牙齿的萌出、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生长、钙化和萌出。整个发育过程与机体内、外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与机体的代谢平衡、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营养、内分泌等都有关。那么,宝宝牙齿萌出的特点有哪些呢?爸爸妈妈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宝宝牙齿萌出的特点

▎宝宝牙齿萌出的特点

  牙胚(未发育成熟的恒牙胚芽)埋于上下颌骨内,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牙胚亦发育化,直至牙冠突破牙囊,穿破牙龈而显露于口腔。牙冠破龈而出称为出龈。从牙冠出龈到上下牙咬合正常,此时牙根尚未完全形成,如有不良的吮指、咬唇的习惯等,易造成咬合畸形。

  1、牙齿萌出有一定次序,萌出先后与牙胚发育的先后基本一致。

  2、牙齿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但其生理范围较宽,个人差异较大。晚萌6-12个月是正常的。

  3、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

  4、下颌牙萌出略早于上颌的同名牙。

宝宝牙齿萌出的特点

▎宝宝长牙的症状

  长牙期间宝宝是会有一些异常表现,不同的宝宝表现也不同,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1、疼痛:你的宝宝可能表现出疼痛和不舒服的迹象。

  2、暴躁:牙齿带来的不适会让宝宝脾气暴躁和爱哭闹,在出牙前一两天尤其明显。

  3、脸颊发红:你可能留意到宝宝的脸颊上出现了红色的斑点。

  4、流口水:出牙时产生的过多唾液会让宝宝经常流口水。

  5、啃、嚼或咬东西:把任何东西放到宝宝嘴巴附近,他可能会出现以上动作。

  6、牙龈肿胀:检查一下他的嘴巴,看看牙龈上是否有点红肿或肿胀。

  7、睡不安稳:宝宝可能会在半夜醒来,并且看起来烦躁不安,尽管他之前一直睡得很安稳。

  8、体温升高:出牙能使体温稍稍升高,所以宝宝可能会觉得比平时热一点。

  9、屁股疼痛:虽然我们还不清楚原因,但是有些父母已经注意到,宝宝出牙时更容易患上尿布疹,并且可能大便会过稀。

宝宝牙齿萌出的特点

▎宝宝长牙可能出现的异常症状

  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

  2.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

  3.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