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斜颈的原因 婴儿斜颈的纠正方法介绍

时间:2017-05-09    作者:小鑫

  在日常生活中,婴儿斜颈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婴儿斜颈却分不同的种类,比如生理性斜颈和病理性斜颈,对应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大家知道婴儿斜颈的原因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婴儿斜颈的原因

婴儿斜颈的原因

  婴儿斜颈的原因

  婴儿斜颈,最直接的了解就是“宝宝歪头”。虽然的确存在婴儿斜颈 这个病症,可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宝宝都是“歪着头”的呢?

  斜颈字面的意思是“扭曲的颈部”;医学上形容的是由于颈部两侧 肌肉强度不一致,造成的头歪斜或转向一侧的现象。

  对于婴儿来说,斜颈是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因为胎儿蜷曲在子宫内,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胎儿的颈部就会逐渐扭曲 起来,以协调身体,适应子宫内的空间。颈部扭曲的结果,就会造成颈部一侧肌肉——胸锁乳突肌逐渐被拉长,致使颈部两侧胸锁乳突肌的长 度出现差异。婴儿出生后,头部就自然地偏向胸锁乳突肌较短的一侧。如果将孩子头部保持正中位或转向另一侧,较短的胸锁乳突肌就会被抻 拉。

  孩子出生一两周后,被牵拉的肌肉继续肿胀,就会形成一个大硬块 。这时,孩子喜欢将头歪向受损的一侧,因为这种姿势能保持受损的肌 肉处于最松弛的状态,不至于有被牵拉的感觉。随着肿胀逐渐消退,创伤的肌肉会完全恢复正常或形成纤维索带。由于纤维索带比较硬,而且不如没受过伤的肌肉那样富有弹性,所以孩子的颈部肌肉运动会因此而受限。

  婴儿斜颈的纠正方法

  1、生理性斜颈

  如果宝宝出生后3个月出现斜颈这种情况,往往都是生理性斜颈。这是因为孩子抬头后颈部力量不够,头部相对较重导致。这种情况不用治疗,到1岁左右通常会自然好转。家长只要注意观察就好。

  2、病理性斜颈

  (1)肌性斜颈

  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斜颈,颈部可见明显肿块。对于这种情况,目前认 为,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病变导致紧张痉挛所致,病因可能有两 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纤 维化。另一个是纤维瘤病学说,即肌肉内良性纤维瘤病变。

  治疗:80%的肌性斜颈通过功能锻炼等理疗方式可治好,20%到1岁没有 好转的,则需要做手术才能松解。

  (2)眼源性斜颈

  出生时颈部没有肿块,到6个月时才出现斜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斜视所致,一般跟患儿定位看东西时才有表现,睡觉时又会恢复正常。

  治疗:因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缘性斜颈必须等到1到2岁左右才能确诊,之前确诊不了,需定期复查。

  (3)骨性斜颈

婴儿斜颈的原因

婴儿斜颈的原因

  骨性斜颈由颈椎畸形导致。表现为宝宝出生后即出现斜颈,同时可伴发短颈等症状,也叫短颈综合征。

  治疗:孩子没有不适感可不用干预,如果出现颈椎滑脱、疼痛,可以通 过手术解除症状。但要长期保持颈椎的稳定,还需配合功能锻炼。

  婴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期

  对于任何病症,都有一个最佳的治疗期。对于婴儿斜颈也是如此。那么,婴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期是什么时候呢?

  6个月

  因为一直睡同一侧,头、脸会被压成左右不对称。因婴幼儿的头骨仍在成长中,在6个月大之前的不对称仍有机会恢复,6个月以后相对定型,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4周以上,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具体可表现为偏斜侧的面部和颅骨均比对侧小,两侧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偏斜侧低,对侧高,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而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这种面部不对称情况将日益严重,终致不可挽回。

  2岁以内

  年龄已超过1岁的宝宝则应进行手术治疗,切断纤维化的肌肉。如果能在2岁以前纠正斜颈,还不至于发生明显的面部偏斜畸形,面部五官偏斜可随着发育逐步纠正。年龄较大的斜颈宝宝,即使做了手术,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难以矫正。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婴儿斜颈的原因,还知道了婴儿斜颈的纠正方法。在平时生活中,如果遇到婴儿斜颈的问题,家长们不必太过担心,但要及时带宝宝就医,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