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宝宝对故事的兴趣 妈妈必学7个小妙招

时间:2016-06-07    作者:小鑫

  或许,在宝宝还没出世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学习要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要怎样培育教导你们爱的结晶。你开始翻阅宝宝的故事书,开始用童心去体会里面的每一句话,你期待着给宝宝讲故事的那个瞬间。睡前故事是指宝宝在两岁至六岁之间,进入梦乡前听的故事。一般以童话题材为主,内容轻松、情节丰富,可以帮助宝宝很快进入睡眠。那么,在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讲故事最合适?怎样提高宝宝对故事的兴趣?如何给宝宝讲故事?

怎样提高宝宝对故事的兴趣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什么时候开始给宝宝讲故事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别以为宝宝年纪小,听不懂故事,其实从妈妈肚子里到出生后,很长时间内宝宝已经听过很多故事,早已熟悉这种感觉。伴随着妈妈亲切温柔的读书声,宝宝很有安全感,更容易睡觉。

  生活中有很多不错的时机可以用来给宝宝说故事:

  1.喝牛奶的片刻;

  2.休息睡觉之前;

  3.在床上无聊时;

  4.宝宝用奶瓶喝水时;

  5.宝宝醒了却不肯起床时。

怎样提高宝宝对故事的兴趣

图片来源于华盖

  ●怎样提高宝宝对故事的兴趣

  1.布置任务法

  提前交代给孩子一些任务。如让孩子记住故事的大致情节、主人公的性格等。逐渐地让宝宝不仅仅是因为兴趣,更是因为一些需要而要集中注意力。使宝宝学会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

  2.巧设疑问法

  在说故事中不断地抛出问题,让宝宝不仅仅是被动的听,更是主动的去思考内容。让宝宝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认知范围内理解问题,避免过于困难,学会自己动脑筋找出答案。

  3.鼓励提问法

  问题是思维之母,家长不仅不能对宝宝的提问感到厌烦,更要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问,并启发孩子自己做出回答。家长更可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引导孩子通过查资料、做实验等方法自己解答。

  4.复述法

  说完整个故事,应让宝宝复述整个故事的大概。这样不仅能锻炼宝宝的记忆力,还能使宝宝更善于口头表达自己,也能让孩子的思维更加完整和严密。

  5.表演法

  说故事不如“演”故事。妈妈可以借助道具、改变语音语调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再现故事内容,让宝宝听故事时更加开心,也能让宝宝更好地理解内容。

  6.接续法

  宝宝在故事结尾,有时候会问“后来呢”,这时妈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激发宝宝的想象力,让宝宝自己续上一个结尾。

  7.配音法

  故事里会有很多背景声音,例如:开门声、门铃声、小狗的叫声,可以让宝宝配出这些声音,与妈妈一起说故事。既帮助小朋友理解故事情节,还锻炼了孩子语言的多样性,寓教于乐。

怎样提高宝宝对故事的兴趣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给宝宝讲故事

  宝宝的年纪决定了故事的内容,宝宝能够理解的,他才能喜欢。三岁以下的宝宝不能理解稍微复杂的东西,所以他们更喜欢动物方面的童话,此外内容应和宝宝的平时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让孩子了解常识、规范自己行为的口语化故事是首选。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能理解、思考稍复杂的东西,此时故事的内容可以更多样,情节也要有波澜,词汇可由口语向书面语过渡。讲故事的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个性选择内容

  如果小朋友的个性有所缺失,妈妈不妨通过故事进行引导。例如:对自私、不会与他人分享的孩子,多说点谦让礼貌的故事;对怕事喜欢逃避的孩子,多说点豪杰伟人的故事。

  2.捕捉教育机会选择故事

  当宝宝做错事情时,直截了当的批评可能不仅无法让宝宝改正,更有可能让宝宝觉得反感。如果在宝宝爱听的故事中,用宝宝喜欢的人物事迹引导宝宝,宝宝更容易改正缺点,产生积极的影响。

  3.妈妈要对故事内容准备充分

  先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情节。要将故事说流畅,这是睡前故事基本要求,流畅的故事情节更利于小朋友理解。

  4.尽量选择有插画或可以找到实物的故事

  这样让孩子一边听一边看,对故事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5.说故事时要用普通话

  发音要标准不带方言,让宝宝能听得清楚,语速不能过快,要有起伏变化。

  6.做到生动形象

  妈妈自己要融入故事,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妈妈都要用一些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声音也应符合故事背景。

  7.注意宝宝听故事的反应

  如果宝宝总是走神,就要找到其中原因。若是妈妈说故事的时间超出了宝宝的注意时限,尽量迅速收尾。如果难以收尾,就用问句暂停,这样还能留有悬念,让宝宝保持兴趣。若是其他因素,妈妈可以改变音调或者停顿一下,吸引孩子的注意。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