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日常护理方法 爸妈需悉心仔细

时间:2016-06-16    作者:小鑫

  未满周岁前,小宝宝很容易患上湿疹,这种病征的本质与普通湿疹类似,婴儿湿疹是指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亦伴随着皮疹的状况出现。宝宝出现这种皮肤炎症有一定的时间性,一般在断奶后会有所好转,所以有的人又称之为“奶廯”。那么我们婴儿湿疹日常护理方法有哪些呢?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婴儿湿疹日常护理方法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湿疹有哪些症状

  湿疹的症状一般会在孩子出生后1—3个月内出现,等到开始添加辅食,情况会慢慢地变好,等孩子2岁左右便可自愈。发病初期,宝宝的皮肤上会出现逐渐增多的小红疹,继而发展成小水疱,水疱糜烂后渗出的液体会结成黄色的鳞屑和痂皮,有时还会反复发作。这个时候,婴儿全身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皮肤炎症。其中,脸部、耳部、手部、小腿和肛门是多发的部位。

  患病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常会显的烦躁和苦恼不安,夜里难以安睡,总是忍不住想抓痒。不过婴儿湿疹并不是深层的皮肤病变,治愈后一般不留痕迹。

●婴儿湿疹的分类

  婴儿的湿疹按时期性划分,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1.急性期:“急”字表现在发病的速度是上,急性期发病快,以小红丘疹和红斑为主要症状,并迅速发展成为疱疹,糜烂后向周围扩散,常伴有瘙痒,非常容易感染。此时宝宝可能会有发低烧的症状。

  2.亚急性期:这段时期内,急性期的症状会慢慢消失,瘙痒也会变轻,症状以小疹丘为主,伴有少量的疱疹和糜烂,但是病症持续的时间会变成。如果在急性期护理不当很容易演变成亚急性期湿疹。

  3.慢性期:慢性期患儿皮肤会变粗变厚,皮癣会变少,但是很容易复发。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在小宝宝身上,发生一岁以上的幼儿身上概率比较大,复发时可能会伴有急性期湿疹的症状。

  按宝宝湿疹的表现状况不同,也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脂溢型、渗出型和干燥型。

  1.脂溢型:该类病症往往出现在宝宝出生的头三个月,此时皮肤上长的鳞屑和结痂都是油脂性的,患儿的妈妈在怀孕期间极有可能患过脂溢性皮炎或者痤疮。一般这种类型湿疹在添加辅食后可通过饮食调理治愈。

  2.渗出型:该类病症的特点是好发在3~6个月的肥胖的孩子身上,发病时皮肤上有小水泡、红斑、片状糜烂渗出等,且奇痒无比,宝宝可能会把皮肤抓红甚至抓烂出血。渗出型湿疹一般最先出现于头部,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蔓延到全身,引起感染。

  3.干燥型:这种状况常发生在6个月到1岁的宝宝身上,皮肤上的鳞屑或者结痂都是干性的,没有液体渗出,急性和亚急性期湿疹后都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

  以上的三种类型和三个时期的湿疹都不是互斥的,六者可能任意重叠发生。

婴儿湿疹日常护理方法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湿疹日常护理方法

  婴儿的皮肤最为细嫩,如患上湿疹应以温和、安抚、刺激性小的药膏进行治疗,如果患处无渗出,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外涂新霉素氧化锌糊剂、炉甘石洗剂或弱效激素软膏。除了积极治疗之外,还应注意对湿疹婴儿的精心护理。

  ①患儿流出的口水和吐出的奶水,都应及时用软布擦干净,避免刺激嘴部周围的皮肤;

  ②不可用热水和肥皂、洗衣液等洗烫患儿的皮损处;

  ③患儿的尿布应及时更换,如果换下的尿布不能在室内阴干,则最好用热水洗涤之后放在室外吹干晒干。

  ④患儿不宜使用各种尿不湿等纸巾物品,其贴身衣物也不宜选毛织品或化纤制品,更不宜使用塑料、橡胶制品,以纯棉布料最佳。

  ⑤婴儿的皮肤功能尚不完善,应格外注意保暖,但也不宜温度过高,因为出汗过多也会刺激皮肤,引起痱子或者湿疹,导致患处皮肤瘙痒。

  其次,患儿为母乳喂养时,母亲也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如海鱼、虾、蟹、贝、辣椒、油炸、油煎、烧烤等食物等;

  第三,患儿的房间需要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

  此外,如婴儿处于湿疹急性发作期,应避免各种疫苗注射。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