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宝宝恋物的产生完全是寻求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所以父母不应该过多指责。那么,宝宝恋物的表现有哪些呢?要怎么预防呢?下面就让起跑线育儿小编带你进入下文了解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宝宝恋物有哪些原因
宝宝恋物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表现。宝宝从可以随意掌控的物品中寻求一种全新的感受,以此来代替无法从照顾者身上得到的安全感,从而减少在陌生环境里的焦虑和恐惧感。对柔软物品的依恋也是一种“肌肤饥饿”的表现。过早让宝宝独睡、初入幼儿园或者是遭遇较大的刺激都可能导致宝宝恋物行为的发生。
◆宝宝恋物的表现
宝宝恋物指的是宝宝对某一物品产生强烈的依恋,并从物品中获取安全感的现象。宝宝对物品的依恋表现为一种强烈的需求,离开依恋的物品就开始焦躁、哭闹。常常抱着某些物品才能入睡、吃饭等,严重的会呈现出一种24小时形影不离的状态。
◆宝宝恋物现象发生的时间
宝宝在6个月大时就可能发生恋物行为,2岁开始表现得更为强烈。宝宝2岁之前最可能对乳房产生依恋,这是一种对母体的依恋。2岁之后可能对奶嘴、奶瓶、毛毯和毛绒玩具等产生依恋。
◆如何预防宝宝恋物
转移宝宝注意力
多准备类似的依恋物作为“迁移载体”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使宝宝无法“专情”,让他明白无法从无生命的物品中得到感情的交流。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尽量避免宝宝一个人独处
宝宝在独处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安全感,最容易对物品产生依恋。所以妈妈要尽量不让宝宝一个人独处。
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在宝宝睡觉前给他讲故事,播放舒缓的睡前音乐,在卧室中留一盏小灯(不要长期使用小灯)。如果宝宝是独睡的话,等宝宝睡着了再离开房间。
平时多拥抱宝宝,对宝宝的头部和背部进行拍抚
对宝宝的拥抱和拍抚可以解决 “皮肤饥饿”状态,从而减轻对依恋物的触感的需求。把拥抱变成一种日常行为,让宝宝感受到你的拥抱是无条件的,你是爱他的。这样,宝宝能够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
通过户外活动来使宝宝多和外界接触,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扩展自己的视野来体验生活的乐趣,将宝宝的兴趣诱导到其他地方,并以此为契机来建立家人之间的依恋感。
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戒除宝宝恋物行为
选择宝宝压力较小的时机来进行行为的戒除,在孩子的生活坏境突然发生改变时,不要采取任何措施,例如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一切要等孩子较为适应了之后再行动。
在戒除宝宝的恋物行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强制性戒除,这样反而会造成宝宝情绪上的恐惧,甚至造成宝宝人格上的创伤,很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进行告别仪式
在帮助宝宝戒除恋物时,可以采取某一种形式,比如引导宝宝对奶嘴说再见,然后将奶嘴彻底地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