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手法 手握空拳挟持肌肤

时间:2016-08-06    作者:小鑫

  小儿捏脊疗法对一些小儿慢性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当小儿出现如感冒、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不适宜行捏脊疗法,需清除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疗法。小儿捏脊对宝宝好处多多,而且操作简单,没有副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年轻妈妈的推崇。掌握小儿捏脊手法和技巧,可以提高捏脊的效果哦。

什么是小儿捏脊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什么是小儿捏脊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并且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小儿捏脊的手法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捏脊手法

  给宝宝进行小儿捏脊一般有两种手法:

  手法一: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手法二: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多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后多为治疗。

小儿捏脊的技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捏脊的技巧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另外,由于颈椎部难以进行捏脊,可用一手或两手的拇指指腹推擦,以加强刺激。也可以拇指与食指对应用力,捏提项后肌肉。

  4、在捏脊的过程中,可捏住肌肉向上提,再稍稍放松,使肌肉自指间滑脱,这种做法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1次的,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1次的,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单捏不提的。提起皮肤的高度应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来决定,其中单提不捏刺激最小,“捏三提一法”所受刺激最大。

  5、捏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相应的背部穴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