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婴儿出生的第一年是人生的“口唇期”,嘴巴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工具。他们自发本能的具有吸吮需要,不仅包括吮吸母亲的乳头,还包括吃手指、用牙咬玩具、啃衣角等等满足嘴部吸吮需求的举动。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婴儿在刚开始是用嘴巴吸吮整个小手,然后才开始慢慢地吸吮单个手指,这不仅是婴儿吸吮本领的进步,更是他们自发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大脑不断支配自身行为的进步。
图片来源于华盖
◆婴儿吃手正常吗
婴儿吃手很正常
婴儿刚出生时,当嘴巴碰触母亲的乳头时便会做出生理的吸吮反射。尤其是当婴儿感到饥饿的时候,孩子的嘴巴不论碰到什么物品都会自然地做出吸吮的动作。而对于他们来说,手指是最容易得到的吸吮工具,他们把手指当作玩具来对待,作为满足口唇需要的最佳游戏伙伴。其实,婴儿吃手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正常现象,而且这个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所以父母无须担心。
吃手让婴儿获得安全感
如果父母细心观察,会发现婴儿有时是在通过吃手来缓解紧张、焦躁不安的情绪。有些婴儿睡觉被打扰而哭啼时,吮吸手指会让他们回归安静,进入梦乡,找回安全感。总而言之,父母的确无需为婴儿的这种行为焦虑,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然需求,无需担心,更不必想方设法阻止。
因此,父母应该摒除传统“婴儿吃手不好”的旧观念,正确认识婴儿吃手的行为。如果父母盲目采用阻止的方式,婴儿不但无法改掉吃手行为,反而会因为在幼儿口唇期没有得到吸吮满足而丧失安全感,日后容易出现咬指甲、吸烟等不良行为习惯,严重者会影响情绪发展,导致对周围的人缺乏信任感、内心焦虑、脾气暴躁等等。
图片来源于华盖
◆纠正婴儿吃手的招数
一旦婴儿已经形成了吃手的习惯,家长也不必担忧或太过急躁,千万不可采取严厉的强硬态度,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既要满足婴儿吮吸的生理需求、安全的心理需要,又要避免吃手成为长期不消退的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及时找到原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只是偶尔满足生理的需求,家长只要把手指和玩具的清洁工作做好,避免吃入细菌就好。一旦已经形成长期改不掉的习惯,可采取以下措施:
1.按照不同年龄段来处理
(1)0-1岁的孩子:那么就大可放心,因为吃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在正常不过的行为,只要保证手部清洁,就让孩子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吧!
(2)2-3岁的孩子:可以采用鼓励以及说理的方式应对孩子吃手指:“现在我们宝宝长大了,是不能吃手指的啦!”“吃手指的话,手指上的病菌会到肚肚里面去哦,会生病的哦!”
(3)大于3岁的孩子:需要父母积极应对。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手指上存在着很多细菌,吃下去后会让人生病、不舒服。家人甚至可以将“手指上到底存在着哪些有害病菌”作为探索题,与孩子一起在网上找到答案,以帮助孩子戒掉坏习惯。
图片来源于华盖
2.让孩子在宽松、温馨的氛围中成长: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才会感受到浓浓的安全感,也就不需要通过吮吸手指的方式来获得了。
3.让孩子多多与同伴交流、互动:给孩子创造多与同伴玩耍的机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哪里还会记得吃手呢?
4.与医生做好必要沟通:如果孩子大于三岁还在吃手的话,且以上的方法都无济于事的话,应该找到儿科医生进行询问。也许儿科医生还会建议你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父母应该和医生一起努力帮助宝宝找到爱吮吸手指的原因,对症下药。情感方面的支持与行为矫正等双管齐下,会起到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