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在学会走路时,就像一扇大门在他们面前敞开了,他们可以独立地去探寻这神秘的世界。学会走路,意味着孩子脱离了几乎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时期。假如你知道蹒跚学步的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那么你与孩子的关系就会非常和谐,更加亲密。那么学步期孩子的发育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跟着育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学步期孩子的发育情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图片来源于华盖
从宝宝学走路开始就代表着他已经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图片来源于华盖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建议辅助工具: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备注:宝宝学走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把握最佳的辅助时机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