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从小细节就能看到,只要宝宝对排尿有了一定的感觉,家长们就一定要适时对宝宝排便进行训练了,其实了解规律后就可以有意识地把尿,那么如何对宝宝进行排尿训练,下文是起跑线育儿网小编给你整理的内容,一起看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对宝宝进行排尿训练
1、1~1岁半以前:随天性,想尿就尿此阶段宝宝身心发育有限,尿床和尿裤子无法避免。随孩子天性,想尿就尿,不必着急排尿训练,过早训练可能造成宝宝心理负担,使亲子间关系变紧张。提示:没有学会理解排便前,家长看到他们尿湿或弄脏裤子,应有意识地告诉他“宝宝尿了”,以培养其理解能力。
2、1岁半~3岁:进行行为指导此阶段肌肉神经已有一定的发育,开始能够控制尿液的“存”与“放”,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提示:3岁前的孩子尿床很正常,可以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弄湿床铺,但不能刻意要求他们不尿床。如睡觉前不让宝宝喝大量水或吃过多水果;夜里固定把1~2次尿。
3、3岁后:慢慢克服尿床每次把尿的时间从原来固定的时间点逐步往后延,先半小时,再1个小时、2个小时。这样能够慢慢锻炼宝宝膀胱的储尿能力,逐步改变,直到天亮才会下床排尿为止。提示:如果过了五六岁还是尿床,就应去医院检查一下。温馨提醒:每个宝宝的训练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去和其它宝宝进行比较。训练如果不顺利的话,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方法得当,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帮宝宝把尿的步骤及技巧
发现征兆:和排便一样,发现宝宝要排尿前的征兆。
1、正睡得香时突然哭起来;
图片来源于华盖
2、玩的时候突然不动了;
3、莫名其妙地打冷颤;
4、有些宝宝尿布湿或者尿布一被打开就会尿。妈妈要善于找到自己宝宝的排尿规律,一般半岁以内的宝宝睡醒后肯定有一大泡尿,醒着的时候一般半个小时把一次,当然喝水或者喝奶后15~20分钟就要把一次了。
把尿步骤:
第一步:把尿姿势。最常用的姿势与把屎姿势基本相同,大人双脚分开端坐,双手兜住宝宝屁屁,分开双腿抱坐到大人的腿上。宝宝的头背自然依靠到大人的腹部。口中可做一些引导“嘘——嘘,嘘——嘘”,以便建立条件反射。
第二步:清洁屁股。宝宝小便后,可用柔纸巾帮助宝宝擦拭小屁股,避免过度清洗造成天然皮脂的损伤。
第三步:表扬宝宝。如果成功了,一定要记得表扬宝宝。别看宝宝小,你眉飞色舞的表扬,会让他充满信心,喜欢上把尿这件事。第四步:观察小便。小便也是显示身体健康情况的测量计之一,所以妈妈应仔细观察宝宝小便的颜色、味道、量及次数。
把尿技巧:
1、发现要尿尿的信号每个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表情,当宝宝有了尿意时,常常会表现得跟一般时不一样。比如打激灵,也就是俗话说的“打尿颤”,宝宝忽然身体有轻微的颤抖,或者双腿不自觉地摆动,一般就有尿意。比如在睡梦中突然扭动身体,或叽叽咕咕时,肯定是要小便了,这时把他抱起来把一下,肯定有收获。还有的宝宝在玩的时候,突然双眼凝视发起呆来,肯定是在酝酿小便,赶紧给按在尿盆上,准确率超过80%。另外,一般的宝宝会在刚睡醒时和喝完奶15~20分钟时,最有尿意。
图片来源于华盖
2、把尿贵在持之以恒不管是把尿还是训练宝宝坐尿盆,最重点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每天可以固定地给宝宝把几次尿,或者坐上几分钟尿盆。目的是让宝宝先接受这种尿尿的方式,然后慢慢形成条件反射,以后一摆好把尿姿式或者坐上尿盆就有了尿意。另外,一定要让宝宝轻松愉快。每次宝宝顺利“完成任务”,就要表扬他。而如果尿湿裤子,也不应该责骂他。
3、把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即可,如果宝宝没有便意,就过会儿再试。长时间处于把尿姿势,会使宝宝产生排斥情绪,适得其反。
注意事项:
小便也是显示身体健康情况的测量计之一,所以妈妈应仔细观察宝宝小便的颜色、味道、量及次数。小便次数比较多,每次尿量少,小便时哭闹疼痛,可能尿道有炎症。小便金黄色或橘黄色,可能受维生素B2、黄连素、痢特灵等药物的影响。小便啤酒色或尿色发红为血尿,多见于肾炎,此病多发生于3~8岁的孩子,2岁以下少见,有的新生儿由于盐结晶把尿布染红,不算病态。小便棕黄色或浓茶色,摇晃时黄色沾在便盆上,泡沫也发黄、多见于黄疸型肝炎。小便乳白混浊,如加热后变清则为正常现象,加热后变得更混浊则不正常。小便放置片刻有白色沉淀,如果宝宝一切正常,尿检查除盐类结晶外,无其它异常,不属病态,多喝水,少吃蔬菜水果等含无机盐多的食物,沉淀即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