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4个月以前的宝宝来说,大小便是一种无条件反射。4个月以后,宝宝的生活逐渐变得有规律,基本上能够定时睡觉,定时饮食,大小便间隔时间变长,这时妈妈可以试着给宝宝把屎把尿,让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为培养宝宝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打下基础。那么每天哪个时段把屎比较好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每天哪个时段把屎比较好
宝宝和大人是一样的,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临睡前:清晨排便对宝宝一天的吃、玩、睡都有好处;临睡前排便则可使宝宝夜里睡得踏实。但要注意不要在饭后立刻排便。因为在饭后解大便时,会增加腹腔的压力,当腹腔内压力增加后,胃肠道的血流减少,妨碍食物的吸收消化。
♦宝宝多大可以把屎把尿
不是每个宝宝都必须统一时间,因为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一般来说,从宝宝两个月起就可以开始训练。因为太早了,宝宝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而且排便排尿前的特征也不一定很明显。一般,大小便自然训练宜在宝宝两岁到两岁半之间进行,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开始控制肛门和尿道的肌肉运动,可以尝试不由父母把,学习自己排泄了。专家认为,最好在宝宝15个月后再进行把尿,太早的刻意训练会影响宝宝性格的发育。当然,如果宝宝在尿尿方面比较有规律,也可以早些试试。而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观点则是:宝宝2岁,再开始大小便训练比较好。
图片来源于华盖
♦帮宝宝把屎把尿的步骤及技巧
发现征兆:和排便一样,发现宝宝要排尿前的征兆。
1、正睡得香时突然哭起来;
2、玩的时候突然不动了;
3、莫名其妙地打冷颤;
4、有些宝宝尿布湿或者尿布一被打开就会尿。妈妈要善于找到自己宝宝的排尿规律,一般半岁以内的宝宝睡醒后肯定有一大泡尿,醒着的时候一般半个小时把一次,当然喝水或者喝奶后15~20分钟就要把一次了。
把尿步骤:
第一步:把尿姿势。最常用的姿势与把屎姿势基本相同,大人双脚分开端坐,双手兜住宝宝屁屁,分开双腿抱坐到大人的腿上。宝宝的头背自然依靠到大人的腹部。口中可做一些引导“嘘——嘘,嘘——嘘”,以便建立条件反射。
第二步:清洁屁股。宝宝小便后,可用柔纸巾帮助宝宝擦拭小屁股,避免过度清洗造成天然皮脂的损伤。
第三步:表扬宝宝。如果成功了,一定要记得表扬宝宝。别看宝宝小,你眉飞色舞的表扬,会让他充满信心,喜欢上把尿这件事。第四步:观察小便。小便也是显示身体健康情况的测量计之一,所以妈妈应仔细观察宝宝小便的颜色、味道、量及次数。
图片来源于华盖
把尿技巧:
1、发现要尿尿的信号每个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表情,当宝宝有了尿意时,常常会表现得跟一般时不一样。比如打激灵,也就是俗话说的“打尿颤”,宝宝忽然身体有轻微的颤抖,或者双腿不自觉地摆动,一般就有尿意。比如在睡梦中突然扭动身体,或叽叽咕咕时,肯定是要小便了,这时把他抱起来把一下,肯定有收获。还有的宝宝在玩的时候,突然双眼凝视发起呆来,肯定是在酝酿小便,赶紧给按在尿盆上,准确率超过80%。另外,一般的宝宝会在刚睡醒时和喝完奶15~20分钟时,最有尿意。
2、把尿贵在持之以恒不管是把尿还是训练宝宝坐尿盆,最重点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每天可以固定地给宝宝把几次尿,或者坐上几分钟尿盆。目的是让宝宝先接受这种尿尿的方式,然后慢慢形成条件反射,以后一摆好把尿姿式或者坐上尿盆就有了尿意。另外,一定要让宝宝轻松愉快。每次宝宝顺利“完成任务”,就要表扬他。而如果尿湿裤子,也不应该责骂他。
3、把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5分钟即可,如果宝宝没有便意,就过会儿再试。长时间处于把尿姿势,会使宝宝产生排斥情绪,适得其反。
注意事项:
小便也是显示身体健康情况的测量计之一,所以妈妈应仔细观察宝宝小便的颜色、味道、量及次数。小便次数比较多,每次尿量少,小便时哭闹疼痛,可能尿道有炎症。小便金黄色或橘黄色,可能受维生素B2、黄连素、痢特灵等药物的影响。小便啤酒色或尿色发红为血尿,多见于肾炎,此病多发生于3~8岁的孩子,2岁以下少见,有的新生儿由于盐结晶把尿布染红,不算病态。小便棕黄色或浓茶色,摇晃时黄色沾在便盆上,泡沫也发黄、多见于黄疸型肝炎。小便乳白混浊,如加热后变清则为正常现象,加热后变得更混浊则不正常。小便放置片刻有白色沉淀,如果宝宝一切正常,尿检查除盐类结晶外,无其它异常,不属病态,多喝水,少吃蔬菜水果等含无机盐多的食物,沉淀即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