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知道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会有目的性的多带宝宝出去晒太阳。而且外面的空气比较新鲜,让宝宝出来透透气也是很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不过由于宝宝身体比较娇嫩,所以妈妈们不能随随便便不做任何准备就带着宝宝出门了。那么哪些场合最易让宝宝晒伤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哪些场合最易让宝宝晒伤
海滩、游泳池和山坡都是你家宝宝很容易受到严重晒伤的场所。这是因为在水边,人身体受到的紫外线照射是双倍的,不但有阳光的直接照射,还要接受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而在海拔高的地方,因为阳光的射线更集中,从而也更危险。相对来讲,在运动场上阳光的威胁小一些,因为有些射线被深色物体表面吸收了。但是,如果不使用防晒霜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仍然有晒伤的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透过车窗或云层的紫外线,仍然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射线存在,但事实是,即使不是晴天,它们仍然存在,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做好孩子的防晒保护措施。
另外此时的宝宝容易晒伤:
1、长时间在烈日下玩耍
当宝宝学会走路以后,就喜欢上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每天都会想着户外的美好一切,自然就免不了要外出玩耍了。尤其是2岁以后,宝宝的户外活动增多了,发生晒伤的机率也增大,由于去海边玩耍,露天游泳,长时间暴晒并没有防御措施而导致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荨麻疹等皮肤病的发生。
2、在烈日最强时出门
中午10点至下午3点,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段,皮肤最容易晒伤。因此,宝宝出门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的10点前或下午4点以后。
3、露天游泳
夏天到了,带宝宝到户外游泳是件常事,游泳既锻炼身体,也让宝宝得到了清凉的感觉。可是,妈妈要特别小心,在水和泳池的折射作用下,紫外线的强度会比外界条件下高,更容易晒伤宝宝的肌肤。
♦宝宝应该如何晒太阳
宝宝晒太阳之前,首先进行5~7天的室外空气浴,就是带宝宝到室外逛逛,等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以后再给他晒太阳。
在室内晒太阳需要打开窗户在直射阳光下进行。
室外日光浴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穿适当的衣服,让宝宝的全身皮肤尽量多接受阳光。但不要让阳光直接照晒在宝宝的头部或脸部,要戴上帽子或打着遮阳伞,特别要注意保护眼睛。在阳光强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让阳光灼伤皮肤。
夏季晒太阳可选择在上午8点以后。冬季可选择在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以前。每次从3~5分钟,逐渐增加到8~10分钟,一般每天3~4次。
晒太阳后要给宝宝喂些果汁或白开水等。晒太阳时注意不要让宝宝着凉。如果宝宝身体不舒服、有病时应停止晒太阳。
♦宝宝晒太阳的好处
1、屁股晒太阳黄疸退得快
黄疸不重的宝宝,多晒太阳,也能起到退黄的效果。
2、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日光的红外线能扩张皮肤血管,紫外线可杀菌,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可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和贫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可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宝宝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宝宝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
4、增强免疫力
晒太阳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一般细菌和某些病毒在阳光下晒半小时或数小时,就会被杀死。日光在调解人体生命节律以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从而防止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