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宝宝睡觉时抽搐 寻找发病原因是关键

时间:2017-04-04    作者:小鑫

  有些宝宝在熟睡中会出现惊厥和抽搐的现象。这种现象令年轻的爸爸妈妈非常的担心,而往往又束手无策。在一般情况下,宝宝睡眠时抽搐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那么怎样预防宝宝睡觉时抽搐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怎样预防宝宝睡觉时抽搐

怎样预防宝宝睡觉时抽搐

怎样预防宝宝睡觉时抽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爸爸妈妈懂得怎样预防新生儿抽搐,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宝宝发病的机率,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该病预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寻找发病的原因,通过原发病的治疗来预防。列举几个例子:

  1.对于癫痫病人来说,遵医嘱用药是非常重要的,控制了癫痫这一原发病,就可以有效控制它带来的继发性抽搐。如擅自停药只1-2日,癫痫就有可能再次发作,病人抽搐不止。

  2.宝宝如发高烧持续不退,就一定要先对症治疗,以防止持久高热会诱发抽搐。

  3.抽搐是破伤风发病症状之一,宝宝身体被割伤后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就在预防破伤风的同时,杜绝了抽搐的可能。同理,还有狂犬病,被狗咬伤后,应该及时清洗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病毒血清。

  4.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缺钙。给宝宝多吃含钙食物,必要时服用钙片,并多晒太阳。有充足的钙,让宝宝不再因为缺钙而抽搐了。

怎样预防宝宝睡觉时抽搐

怎样预防宝宝睡觉时抽搐

宝宝睡觉时抽搐的原因

  宝宝睡觉时有时会发生抽搐,爸爸妈妈要仔细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因:

  1.颅内疾病

  (1)脑组织缺血缺氧:该原因造成的抽搐占所有病例的2/3,发病一般集中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

  (2)颅内出血:这类原因导致的惊厥和抽搐一般发生在出生后2-3天;

  (3)脑梗阻:以动脉梗阻为常见,容易在新生儿降生后4天出现。

  2.感染

  病原微生物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破伤风等,均可以造成宝宝抽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破伤风在发生抽搐的同时,一般会出现牙关紧咬的现象。如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就已经安生了感染,一般会在出生3天后发生惊抽搐;如宝宝出生后发生了感染,往往在1周后才会出现类似现象。

  3.代谢异常

  比如,低血糖(出生3日内多见),低镁血症,低钙血症,低钾血症:维生素B6缺乏;胆红素代谢异常,氨基酸代谢异常,高酮酸血症等,可能导致新生儿持续地抽搐。

  4.药物中毒或副作用

  服用兴奋剂过量;服用过大剂量的抗哮喘药物(如茶碱类);有机磷农药中毒等,都有发生抽搐的可能。另外,在孕期内使用麻醉类药物或抗癫痫药物等,会透过胎盘屏障影响到胎儿。宝宝出生后,就不再得到药物,从而发生撤药反应:降生后的惊厥与抽搐,并大多在1-2天内恢复正常。

  5.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良或畸形

  当宝宝有脑积水,或头颅发育畸形,脑功能不全时,有可能引发抽搐现象。

  6.家族遗传

  出生数天内发生,频率比较高但是一般状况不严重,大多数病例在未来数周至数月内不治自愈。

  7.其他原因

  另外,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等,都可能导致宝宝抽搐。

  关于怎样预防宝宝睡觉时抽搐,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很多经验都比较缺乏,为了宝宝的健康还是多了解下育儿知识吧!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