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牙齿接近萌出时,由于牙床神经受压,牙龈酸胀发痒,宝宝往往通过吮咬手指来缓解不适。那么,让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让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的护理
让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的护理
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中会面临一个重要的"特殊时期",即长牙期.这个特殊时期会造成宝宝的不适及父母的困扰.接下来将针对长牙期的生理特点,提供了护理方法.
宝宝的每个成长的阶段能带来喜悦,也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尤其是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中通常会面临一些"特殊时期",包括长牙期、厌奶期、生病期、打完预防针期、学爬期、睡眠颠倒期,每个特殊时期都可能造成宝宝的不适及父母的困扰.
1.按摩宝宝牙床
父母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宝宝红肿的牙肉,如此可让宝宝觉得较舒适.
2.准备冰冻、柔软的食物
如果宝宝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则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较冰冻、柔软的食物.
3.给予适当"器具"
在长牙时期,一般宝宝会喜欢咬硬的东西,为防止宝宝乱抓乱咬,父母可以为他准备固齿器;食用胡萝卜、苹果或稍有硬度的蔬菜时,父母须小心不要让宝宝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拿到硬币、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东西,以避免宝宝将它们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咙.
4.适时的呵护与关怀
在刚开始长牙期间,宝宝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及关怀,如此可缓和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感觉温暖与舒适.
让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的护理
宝宝长牙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
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时就有牙齿萌出,称为"诞生牙".出生后1个月内,就有乳牙萌出,称为"新生牙".诞生牙和新生牙多见于下颌乳中切牙.这些牙齿多数没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极度松动.由于诞生牙和新生牙有影响婴儿哺乳及脱落后被婴儿吸入气管的危险,所以常常被拔除.
如果诞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动或松动不明显,在吮乳时,由于下切牙对舌系带的摩擦造成舌系带的创伤性溃疡.在此情况下,可以改变喂养方式,用汤匙喂养、调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应与上皮珠鉴别.上皮珠是新生儿牙槽黏膜上出现的角质珠,是类似牙齿的白色球状物,米粒大小,可出现一个、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齿,可自行脱落,非牙齿的过早萌出.
2.乳牙萌出过迟
婴儿出生后1年内,萌出第一颗乳牙,均属正常范围.如果超过1周岁,甚至1岁半后仍未见第一颗乳牙萌出,超过3周岁乳牙尚未全部萌出为乳牙迟萌.此时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无牙畸形".
个别乳牙萌出过迟较少见,全口或多数乳牙萌出过迟或萌出困难多与全身因素有关.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缺乏等,佝偻病患儿的乳牙能迟至出生后14—15个月才开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齿发育缺陷.遇到这种异常情况,应进行临床咨询.
3.萌出性龈炎
是乳牙萌出时常见的暂时性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组织充血,但无明显的自觉症状,随着牙齿的萌出而渐渐自愈.萌出性龈炎多是由于牙齿萌出时,牙龈常有异样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导致牙龈黏膜擦伤.
4.萌出性囊肿
乳牙萌出前,临床上有时可见覆盖牙的黏膜局部肿胀,呈青紫色,内含组织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肿之称.一般不会影响牙齿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则需去除部分组织,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过程中,如果确实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建议家长进行临床专科咨询.
关于让宝宝顺利度过长牙期的护理,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对于年轻的爸爸妈妈来说,很多经验都比较缺乏,为了宝宝的健康还是多了解下这些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