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宝宝在出生24小时内就会接种疫苗,但是宝宝接种的疫苗有些是国产的,有些是进口的。那么,大家知道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选择是怎样的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选择
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选择
许多人都觉得进口疫苗虽然贵,但效果好,而且安全无副作用,不用担心宝宝没得到疫苗提供的免疫保护,反而患上相应疾病。为宝宝的健康及安全考虑,疫苗还是都选进口的比较放心。事实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其实,对大部分疫苗来说,国产与进口的性能不相上下,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区别,不过是92分与95分。国内外疫苗在生产过程中都遵循同样的标准,差别不大。由于菌株不同,有的进口疫苗安全性确实要好一些;但是因病而异,有的进口疫苗并不一定能对上中国的病。从性能和价格综合来看,国产疫苗的性价比通常都高于进口疫苗。
有医学专家指出:现实中,没有疫苗的保护率可以达到100%。疫苗的防病效果一般有两种评价指标,最准确的指标是保护率,是指接种人群相对于未种人群,实际发病率降低的比例。一般而言,抗体水平和抗体阳转率越高,则保护率越高。是指接种人群相对于未种人群,实际发病率降低的比例。比如100个接种麻疹疫苗者观察1年后发病1人,100个未接种者观察1年后发病15人,则麻疹疫苗的保护率是93%(14/15)。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及禁忌
有以下情况的儿童一般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选择
6、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
7、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9、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10、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其中有些父母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
一位妈妈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她带孩子去接种,遇到过一位有责任心的接种医生,一听到父母说婴儿有发烧现象,马上拒绝接种,劝其下次再来。可万一遇到稍微疏忽的医生,为了免去再次通知的麻烦,尽早完成接种任务,而不分情况,草率决定,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合格、有责任心的医生应在接种前和父母尽可能多地沟通。父母需如实回答各种问题,如:患病史、过敏史(食物和药物)、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情况、新生儿体重、有无先天畸形、先天性疾患和妈妈健康状况等。医生可根据经验判断是否予以接种。
我国疫苗怎么分类?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第一类(国家免费提供)疫苗及第二类(自费疫苗)两大类。
第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卡介苗(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白百破疫苗(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A群流脑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膜炎),乙脑疫苗(预防乙型脑炎),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甲型肝炎)。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选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上文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我国疫苗的分类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