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当宝宝患了轮状病毒性腹泻时,爸爸妈妈们总是很担心,不知所措。那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轮状病毒性腹泻该如何治疗。
图片来源于华盖
▼轮状病毒腹泻该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特效药物,一般都是对症治疗,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腹泻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氢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可让孩子当水喝。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配以潘生丁口服。近年来,干扰素(IFN)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如果是新生儿得了秋季腹泻,应继续喂母乳,母乳中有90%左右都含有抗轮状病毒的抗体,孩子吃后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民间也有不少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好方法。早先在东南亚用米汤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国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汤,代替补液剂口服,得了明显的效果。
具体制作方法是: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黄色,后加水熬成稀粥,过滤去掉米粒,用米汤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已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泄的作用。也可将焦米汤代替水加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剂中让孩子饮用。若无口服补液剂,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汤中加盐3.5克、小苏打2克、白糖30克饮用。米汤中的淀粉、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但可以补充孩子的营养,有利于孩子胃肠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于华盖
▼轮状病毒性腹泻应如何护理
1、护理的关键是补液。服用量为:头4小时服完20——40毫升/千克的特定液体,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这种特定液体是指:
(1)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为米汤500毫升+细盐1.75克(约半啤酒瓶铁盖)。
(2)糖盐水,配制方法为,清洁水500毫升+白糖10克+细盐1.75克,煮沸后服用。
(3)口服补液盐(ORS),可以在医院购买,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对于新生儿腹泻,家长要慎用口服补充液体疗法。在家庭治疗过程中,若孩子出现腹泻次数与量增加、不能正常进食、频繁呕吐、明显口渴、超过38℃的发热中的任意一顶,应到医院看医生。医生可根据孩子情况考虑是否需要静脉输液,及时补水。
2、继续饮食。腹泻的孩子体内营养物质丢失较多,所以应给他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防止发生生长发育障碍。吃母乳的孩子应该继续母乳喂养,若为人工喂养,可继续给予平时习惯的饮食,如米粥等。生活中,不少家庭一遇孩子患腹泻,马上给予禁食。实际上,禁食会影响孩子对营养素的摄入,削弱生病孩子的抗病能力,易使腹泻迁延或发生营养不良。“饥饿疗法”并不是处处适用的。
3、预防小屁股被淹。每次腹泻后,用清水帮孩子清洗小屁股,擦干,涂上护臀霜。
4、及时把排泄物处理干净。腹泻期间最好使用纸尿裤,带大便的尿布和擦屁股的纸不要放在室内的垃圾桶里,装在塑料袋里封好口直接扔到室外的垃圾桶,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再次感染。
图片来源于华盖
▼轮状病毒会导致腹泻吗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孩子被感染轮状病毒腹泻后一般出现以下4大明显症状:
1、突然发烧:孩子发病初期多先有发烧、咳嗽、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现象,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有的家长误以为孩子感冒了,在判断不准时不要轻易给孩子吃感冒药,先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
2、水样腹泻:不久,孩子便开始腹泻,一天拉稀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多是“哗啦”一下,几乎是从肛门中蹿出来。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黏液,这点明显有别于普通腹泻。
3、呕吐和腹痛:孩子频繁呕吐,吃什么吐什么,有时不吃也吐,开始时吐清水样的东西,之后吐出黄色的苦水。腹泻导致肠蠕动加快,孩子就出现肚子疼,大一点的孩子会表达,小孩子只能用哭闹表现。
4、病程时间长:一般可持续3——9天,前3天腹泻最严重。
由于腹泻严重,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毒性代谢产物的释放增加,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方法不正确,危害性很大。可能导致孩子出现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