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指的是孩子进食量不足,或是进食的食物不能被孩子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不能够满足孩子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来源和营养供应,以致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那么,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营养不良的症状
健康的基础来自于营养,而对幼儿来说,既要警惕营养过剩,又要注意营养不良。小孩营养不良的症状为:
1、蛋白质缺乏:临床容易疲劳,常伴有贫血,小孩体重减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孩容易患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的缺乏等。
3、糖类缺乏:小孩容易发生低血糖,临床常表现为疲劳、生长发育迟缓。
4、钙不足:小孩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骼牙齿发育异常,有些患儿可发生低钙抽搐等。
5、磷不足:小孩常有食欲不振,临床易发生软骨病,表现为骨骼和牙齿发育不正常,严重的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6、钾不足:小孩常出现肌肉无力,严重的可发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纤维不足:临床常表现为便秘等。
图片来源于华盖
▎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
1、添加辅食不合理
有些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不注意宝宝在各个阶段的发育状态,在辅食种类的添加上没有一定顺序,结果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出现呕吐、积食等不利症状,进而影响到宝宝脾胃的正常发育,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降低。
在辅食添加初期,妈妈要尤其注意宝宝第一口辅食的选择,建议从添加最不容易引起宝宝过敏的米粉开始,先选择纯口味或单一口味的米粉,之后再为宝宝选择加奶加钙、果蔬、肉鱼和五谷类的米粉。
在挑选米粉时,不仅原料为绿色大米的米粉品质上更有保障,而且建议要追溯到产地,确保是100%产自绿色基地的绿色大米,有“双绿保证”更安全。
2、哺乳期期受母乳的影响
妈妈在产后不久既需要哺乳,也需要精心调养,但如果妈妈在哺乳期过分滋补,造成身体营养过剩,使得乳汁内脂肪堆积、乳汁质量下降,这种状况也会导致宝宝吃奶后出现消化不良,久而久之,出现形体偏瘦、体质下降、疾病多生等营养不良症状。
3、先天性营养不良
有的宝宝刚出生就体质偏弱,对各种细菌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形成先天性营养不良。有这种状况的宝宝应该定期咨询医生,检查身体状况,建议通过中药来增强体质,当然,妈妈也可以帮助宝宝通过运动增强体质,改善营养不良的症状。
图片来源于华盖
▎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做法
1、改变喂养方法
年幼的宝宝因为认知系统和语言系统都没有发育好,还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向,这时妈妈需要认真观察宝宝的需求,及时改变不良的喂养方法,让宝宝更好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调整食物种类
宝宝营养不良还可能是因为妈妈所喂的食物营养太单一,或者因味道不合宝宝的胃口而进食过少,所以,妈妈在准备食物时不能以自己的口味来定,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大小和个人喜好,及时调整食物的种类与口味,当宝宝不配合喂食时,千万不要强迫宝宝把TA不喜欢的辅食吃完哦。
3、调理宝宝的肠胃功能
肠胃功能不好也会导致宝宝无法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营养不良,如果宝宝符合这种症状,建议妈妈多给宝宝吃点健胃食物,促进肠胃蠕动,如果肠胃疾病比较严重,需尽快去医院就医。此外,肠胃不好的宝宝如果一次性吃太多食物,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所以应该尽量少食多餐。
4、宝宝厌食多留心
宝宝厌食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但厌食很多时候不是口味的问题,而是心理层面的问题。有的宝宝在吃饭时被喂食者的强迫喂食,宝宝就会把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与吃饭相联系,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厌食。所以当宝宝厌食时,妈妈要善于引导,让TA喜欢上吃饭。
5、警惕疾病
妈妈还要检查宝宝是否是由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因为身体出现疾病会影响宝宝对食物营养的摄入和吸收。一旦发现疾病应尽快治疗,然后结合其他方法帮助宝宝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