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ofnewborn)是由破伤风厌氧芽孢梭菌由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破伤风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有重大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及早进行预防,从根源上减少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那么,关于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新生儿破伤风的传播途径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通常与接生时的卫生条件有较大关联,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地区,接生时没有严格对分娩器材进行消毒,尤其是需要剪短脐带的剪刀和接生者的双手,这些会直接接触到新生儿的脐部,而破伤风杆菌正是通过脐部入侵,因此,在接生过程中的这些不达标的卫生和消毒条件都属于传播途径。
新生儿破伤风也有通过创伤感染的情况,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的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新生儿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也会发生新生儿破伤风,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
还有一些感染途径比如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也会引起新生儿破伤风,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
▎引起新生儿破伤风的原因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
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其芽胞抵抗力强,普通消毒剂无效,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和粪便中,当用该菌污染的器械断脐或包扎时破伤风杆菌即进入脐部,包扎引起的缺氧环境更有利与破伤风杆菌繁殖,其产生的痉挛毒素沿神经干、淋巴液等传至脊髓和脑干,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引起全身肌肉强烈持续收缩,此毒素也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等。
▎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
1、注重接生环节
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应该注重接生环节的卫生和消毒条件,推广新法接生,在剪脐带之前,应该先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或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再剪断脐带,线绳也应用2%碘酒消毒后结扎脐带,并多留脐带残端数厘米,争取在24小时内脐带按严密消毒方法重新处理。
2、孕妇肌注破伤风类毒素
当抗体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水平在0.01U/ml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机体免于破伤风感染,因此对于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应该在妊娠晚期注射2次破伤风类毒素0.5ml,相隔1个月,第2次至少在产前2周(最好1个月时)肌注,这样的免疫接种可以很好地避免新生儿破伤风。
3、加强宣传
新生儿破伤风的损害很大,因此应该加强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它的病因、症状和预防等信息,科学知识的宣传能让新生儿破伤风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预防,尤其是在贫困落后地区更加要加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