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大多经消化道摄入引起。婴儿中毒常因舔食母亲面部含有铅质的粉类,吮吸涂拭于母亲乳头的含铅软膏以及患铅中毒母亲的乳汁所致。那么,关于铅在儿童体内的代谢过程,下面就让育儿小编来具体介绍一下吧。
▎(一)铅的吸收
1、肠道吸收:
肠道是非职业性铅暴露时铅吸收的主要途径。铅通过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由小肠吸收入血。铅和钙、铁、锌等在肠道吸收过程中享用同一部位的转运蛋白,提高膳食中钙、铁和锌的含量可有效降低铅在肠道的吸收。
2、呼吸道吸收:
空气中的铅经呼吸道吸入肺内,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单位吸收入血。
3、经皮肤吸收:
铅经皮肤吸收的量极少。
▎(二)铅在体内的分布
铅在体内分布为三种模式:血液、软组织和骨骼。血液和软组织为交换池,交换池中的铅在25-35天左右转移到储存池骨组织中,储存池中的铅与交换池中的铅维系着动态平衡。
1、血液中的铅:
参与血液循环的铅99%以上存在于红细胞,仅有1%以下存在于血浆中,红细胞内外的铅也维系着一种动态平衡。
2、骨组织中的铅:
骨组织容纳了占体内总铅量90%以上的铅。骨铅的积蓄始于胎儿时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骨铅的积蓄可持续约50年。当由于感染,创伤,服用酸性药使体液偏酸时,骨内不溶解的正磷酸铅转化成可溶性的磷酸氧铅移动到血液,使血铅浓度剧升引起中毒或使原发病症状加重。当食物缺钙或血钙降低,或体内排钙增加时,铅随钙入血,致使血铅上升。
3、其他组织中的铅:
少量分布在肝、肾、脾、脑,肌肉等器官中。脑组织是铅的重要靶器官。软组织中相对含有较多高活性的可移动铅。这是儿童铅中毒时机体反应强烈的一个原因。
4、铅在体内的半衰期:
血液中铅的半衰期约25-35天,软组织中铅的半衰期为30-40天左右,骨骼内的铅半衰期约为10年。因此,血铅水平只能反映近1个月左右时间内的铅暴露状况,而只有骨铅水平才能反映较长时间的慢性铅暴露状况。
▎(三)铅的排泄
铅通过三条途径排出体外。约2/3经肾脏随小便排出;约1/3通过胆汁分泌排入肠腔,然后随大便排出;另有极少量的铅通过头发及指甲脱落排出体外。
▎(四)儿童铅代谢的特点
1、吸收多:
无论是经呼吸道还是消化道,儿童均较成人吸收较多的铅。消化道是儿童吸收铅的主要途径。
第一,铅的吸收率儿童高达42%-53%。
第二,儿童有较多的手-口动作。
第三,儿童单位体重摄入食物较成人明显为多,通过食物途径摄入的铅量也相对较多。
第四,儿童胃排空较成人快,铅的吸收率会大幅度增加。
第五,呼吸道吸入较大颗粒,多吞入消化道。
儿童之所以从呼吸道吸入较成人多的铅,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铅多积聚在离地面1m左右的大气中,而距地面75-100cm处正好是儿童的呼吸带;
儿童对氧的需求量大,故单位体重的通气量远较成人为大;
铅在儿童的呼吸道中的吸收率较成人高,是成人的1.6-2.7倍。
2、排泄少:
儿童铅的排泄率仅有66%左右,而仍有约1/3的铅留在体内。成人每天的最大排铅量为500μg,而1岁左右的幼儿的每天排铅量仅相当于成人的1/17。
3、储存池的铅流动性大:
儿童储存池中的铅流动性较大,较容易向血液和软组织中移动,因而内源性铅暴露的机率和程度均较高。
▎预防儿童铅中毒的方法
目前情况下,家长如果做到以下几点,还是能够减轻铅毒对孩子的危害:
1、教育宝宝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要注意在进食前洗手;
2、勤帮宝宝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藏匿铅尘的部位;
3、经常清洗宝宝的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宝宝放到手中、口中的物品;
4、让宝宝定时进食,空腹时铅在肠道的吸收率会成倍增加;
5、保证日常膳食中含有足量的钙、铁、锌等。
6、在无显著铅污染环境条件下,对于轻度铅中毒患儿,不必吃驱铅药或保健品,应每天喝1~2杯牛奶。让孩子少吃含铅量较高的食物,如松花蛋、爆米花等,少吃罐头食品、饮料。
对于极少数真正需要用驱铅药物治疗的重度铅中毒患儿,应及时住院治疗。目前临床上首选的驱铅药物为二硫基丁二酸和依地酸二钠钙,需要在儿童保健专家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