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风的临床诊断 医生是怎样诊断的

时间:2017-03-16    作者:小鑫

  一些妈妈看到宝宝抽搐、昏迷就怀疑宝宝是小儿惊风,但其实小儿惊风还有一些其他症状,一起来看医生是怎样临床诊断,请往下看小儿惊风的临床诊断文章吧。

小儿惊风的临床诊断

  小儿惊风的临床诊断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小儿慢惊风的临床诊断

  1.具有呕吐、腹泻、脑积水、佝偻病等病史。

  2.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面色苍白,嗜睡无神,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或两于颤动,筋惕肉瞬,脉细无力。

  3.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血液生化、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r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原发疾病。

小儿惊风的临床诊断

  小儿惊风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1.饮食与情绪:小儿惊风发作时,不能喂水和进食,以免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小儿惊风缓解后可给予糖水或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汁质,如鸡蛋、牛奶、藕粉、面条等。小儿惊风患儿不宜食用酒、醋、茶叶、咖啡、巧克力和可乐等兴奋性物质;尽可能避免间接吸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或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小儿惊风发作。

  2.小儿惊风的患儿是否可进行预防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短期(数小时~数日)内发生小儿惊风或癫痫的个例报告并不太少见,但总体发生率很低。热性小儿惊风的发病机制具有复杂的遗传和环境背景,疫苗相关的热性小儿惊风报告虽然很多,但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热性小儿惊风发病过程没有不同,预防接种只是通过部分病例可出现接种后发热与热性小儿惊风相关,其发展过程及预后也和其他原因所致者无异。故热性小儿惊风不应成为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另外,癫痫患儿能否进行疫苗接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癫痫患儿只要发作控制稳定(3~6个月无发作),即可按计划实施预防接种。对于接受可能影响免疫状态的特殊治疗者,例如ACTH、泼尼松等,某些疫苗(尤其活疫苗)的预防接种更需慎重(间隔6个月以上)。同时,应了解疫苗说明书所标注的禁忌症,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癫痫”等相关禁忌症的疫苗,家长应慎重考虑。

  3.小儿惊风发作的家庭处理:当小儿在家中发生热性小儿惊风时,处理不当会引起一些意外,加重小儿的损伤和痛苦。所以家长应学会小儿小儿惊风的紧急处理方法,以防万一。

  把小儿平放在床上,头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流入气管内引起窒息。为小儿解松衣领裤带,以免影响呼吸。不要将小儿紧抱在怀中,也不要摇晃呼唤孩子,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②在肩颈部垫小毛巾或小枕头,稍微抬高肩颈部,使头轻微后仰,可以防止舌根后倒,以通畅气道。去除口、鼻、咽部的分泌物或痰液。

  用包裹好布条或手绢的牙刷柄或筷子从小儿的口角处塞于上、下牙之间,既可防止小儿舌根后倒引起窒息,也可防止小儿惊风时咬伤舌头,但对此目前仍有争议。应避免小儿牙关紧闭时不要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用大拇指按压小儿的鼻下人中穴(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双手虎口部的合谷穴(大拇指与食指指骨分叉处)止惊。小儿的四肢正在抽搐时可以轻轻扶住手脚,但不要用力按压来制止抽搐,否则会造成小儿的手脚损伤,如骨折或脱臼等。

  小儿惊风停止后,应立即将小儿送往附近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宜就近求治。

  在运送医院的途中,应密切观察小儿,注意将口鼻暴露在外,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将小儿严密包裹在被子里,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口鼻堵塞,头颈前倾,气道弯曲,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死亡。

  看完以上文章的你,是否已经对小儿惊风的临床诊断有所了解,如果妈妈发现宝宝有类似小儿惊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生才能更专业的临床诊断出宝宝是否小儿惊风。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