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妈莫错过 小儿脑瘫如何护理

时间:2017-03-26    作者:小鑫

  小儿脑瘫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姿势及反射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等。小儿脑瘫如何护理呢?有什么早期症状?

小儿脑瘫如何护理

  小儿脑瘫患儿的家庭护理

  鼓励患儿多说话,多做活动。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鼓励患儿发音;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对于脑性瘫痪孩子的妈妈来说,在给孩子喂食是会遇到种种麻烦,特别是那些颜面肌肉痉挛,口腔闭合困难,咀嚼、吞咽运动不能很好完成的孩子,喂食时更是困难重重。给小儿脑瘫患儿喂食时,如果孩子已具有一定的头部控制能力和躯干直立能力,妈妈可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一条大腿上,孩子的膝关节屈曲并搁在妈妈的另一条大腿上。为了使孩子的膝关节也保持充分的屈曲,妈妈的一只脚下可垫置物体垫高腿部,妈妈的一只手可以根据需要扶助孩子的肩部或者髋部。这样的姿势既有利于喂食,又有利于正确姿势的发育。

  对于一些口腔闭合困难的脑性瘫痪孩子,当妈妈用调羹将食物放入其嘴内后,可用食指与中指夹住孩子的下巴并稍用力缓缓上抬,使孩子的嘴闭合,也可以用拇指和中指托住下巴稍用力缓缓上抬,使孩子的嘴闭合。如果孩子仍将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咽,家长可用两个手指刺激孩子舌根来促使他产生吞咽动作。

  有一些脑性瘫痪孩子有强烈的咬牙反射,当调羹一放进他的嘴里时,他会反射性地立即用牙将调羹牢牢咬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采用暴力将调羹抽出,因为这样会损伤孩子的牙齿,也会刺激孩子咬得更牢。正确的操作手法是:耐心等待孩子松口,然后迅速取出。当然,家长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样反射,就应该避免使用坚硬的金属调羹,而选用塑料调羹给孩子喂食,以保护孩子的牙齿。

小儿脑瘫如何护理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手足徐动型: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

  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

  2、痉挛型: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

  3、共济失调型: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脑病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4、其他类型:

  (1)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2)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3)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5、脑性瘫痪患儿常由于较广泛的脑损伤引起,所以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者较为常见。例如,25—80%的患儿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儿合并癫病等。

  小儿脑瘫如何预防

  1、小儿脑瘫预防的关键期是孕期。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是优于其他系统发展的,而胎儿依赖母体生存,故孕妇的健康及营养状况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这就需要积极开展早期产前检查、胎儿预测,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孕妇应戒除不良嗜好。严禁吸烟喝酒;不要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避免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及接触猫、狗;避免辐射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最好少看电视及操作计算机,如因为工作需要,可以穿着防辐射的衣服,减少辐射。

  3、有这几种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近亲结婚;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亡史;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他遗传病史。若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就尽早终止妊娠。

  4、在出生时,分娩过程中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准妈妈要做好功课,积极预防早产、难产。认真和医护人员沟通,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各项处理。

  5、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高热惊厥、脑外伤等疾病,若发现病症应尽早去医院诊治,切勿耽误治疗。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