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分脆弱,自保能力很十分弱小。宝宝都好动又好奇,生活中表面无害的物件或行为都可能给他们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但是作为家长,又不能时刻守在孩子身边。那么,如果孩子遇到意外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及其它意外伤害急救常识是什么?下面由育儿小编为你解惑。
图片来源于华盖
●意外伤害的急救步骤
1.首先排除危及孩子生命的因素。例如及时逃离火场,帮触电的人切断电源,将溺水者从水里救出;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需要马上打开窗户透气,还要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地方。
2.及时施行心肺复苏。如果被救者出现心跳停止的情况,要就地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胸外心脏挤压。提醒大家,同时别忘了拨打急救电话。注意,一定要等病员呼吸、心跳恢复方可送至医院。
3.根据病员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例如帮助出血者止住血。如果伤口较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对伤口进行固定或者包扎。如果伤者意识不清或者伤口比较严重,就要解开衣服,检查口腔、舌头有无异常,以及呼吸是否通畅。此外要注意保暖,不要把伤者冻伤。
4.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过以上的步骤后,要及时拨打电话联系医疗单位前来接应伤者,并且描述伤者的症状和处理经过。
●各年龄段儿童意外伤害预防重点
1.3岁以下的孩子要预防摔断牙齿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走路不稳当,比较容易摔倒。摔倒后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口腔内部的组织,尤其是牙齿。如果宝宝牙齿摔断了,在30分钟之内送到医院,断牙还有很高的成活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断掉的牙齿泡在牛奶或者生理盐水中,或者直接放在嘴里也可以。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拿清水冲洗脏了的牙齿。
2.2-7岁的孩子要防止吞食异物
两岁到七岁的孩子的好奇心最重,喜欢通过嘴来了解各种物品。所以家长一定要把那些细零碎的、容易划伤皮肤之类的小物品收拾好,不要让孩子接触到。如果孩子不小心吞进了异物,不要吓唬孩子。也不要想通过让孩子喝水、吃东西来排便。一般说来五岁以下的孩子,吞噬钱币之类的异物后无法自己排出体外,一定要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在去医院的途中要让孩子保持安静,孩子哭闹就更容易发生意外。
3.6岁以下的孩子要防止被烫伤
据相关调查显示,小于六岁的孩子很容易发生烧伤、烫伤的情况。家长一定要将装热水等热容器摆放好,确保孩子无妨直接接触到,以免被烫伤。如果孩子不小心烫伤了,可以马上用干净的冷水冲洗伤口,不要用酱油、面粉之类的土方法来治疗,以免让孩子更加痛苦。
图片来源于华盖
●如何教育宝宝远离意外伤害
1.必须让宝宝铭记的事项。牢记住爸爸妈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明确家庭住址和幼儿园地址,懂得如何拨打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的急救电话,知道附近的派出所的具体位置等。
2.让宝宝学会面对陌生人。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的方式教导宝宝如何面对陌生人。告诉孩子,如果一个人在家时,不要随便给不认识的人开门;自己也不要随便出门,可能会走丢了。如果在外迷路,要保持冷静,不要随意求助陌生人,而是应该找到警察寻求帮助。教会宝宝如果碰到十分危急的事情,要学会大声喊,向别人求救。此外,还应教会孩子简单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让他不要慌张或者乱跑,要保持镇定,等待救援人员来施救。
3.要教会宝宝简单的降低伤害的办法。例如流鼻血是应该怎么止血,被烫伤或者被割伤,应该怎样处理来降低伤害。尽管宝宝年纪还小,但是家长也不能忽略对宝宝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